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985 篇文章
小李明天要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医生告诉他这个手术要上全身麻醉,不由的开始紧张起来。因为他前面刚看了一部电影《夺命手术》。电影中男主人公在心脏移植的时候发生了术中知晓,手术中的一举一动他都知道,但是他却动不了,也无法告知医生自己的遭遇……男主人公的经历“身体被剖开,以及撕心裂肺的痛苦、折磨”,让小李对全身麻醉深表怀疑。然而,同病房做过手术的病友却告诉他:“我进入手术室,医生给我打了个针,不一会儿我就睡着了,等我睡醒,手术就结束了。就做了个梦,梦里麻将一直胡,可开心了”。这让小李很疑惑,到底哪个是真的?
《夺命手术》中男主人公经历的是术中知晓,是全麻过程中的严重不良事件。术中知晓通过电影的形式展现在普通大众面前,确实会引起人们的恐慌。但手术中的你到底会不会经历术中知晓?医生能不能及时发现,并杜绝术中知晓的发生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来揭开术中知晓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术中知晓?
术中知晓也被称作麻醉觉醒,是指在全身麻醉中,由于镇痛不全导致患者感觉到疼痛,但又因为肌松药物的作用下无法动弹,无法向外界表达的情形。除了疼痛,患者还会存在意识、触觉、视觉、听觉、温度感知等。术后患者须满足术中存在意识以及术后能回忆起术中事件这两项条件,才能称之为术中知晓。发生率在0.2~0.4%。各科手术中心脏手术、产科手术、急诊手术、脑外伤手术的术中知晓发生率要高于其他手术。
如何杜绝术中知晓?
但是,大家不用过度焦虑,针对术中知晓,麻醉领域已经发布了《关于术中知晓和脑功能监测的指导意见》,指导临床操作。
筛查高危患者
在术前,我们会常规访视患者,询问基础情况,根据患者的既往史、用药史等来判断是否是术中知晓的高危患者。
使用预防术中知晓药物
对于高危患者,在术前诱导时我们通常会使用苯二氮卓类的药物,如咪达唑仑等来预防。
做好充分检查与准备:在上麻醉前,我们会常规检查麻醉机和监护仪确保能正常运行,准确监测;由于部分手术有固定体位摆放的要求,增加我们在术中进行操作的困难,在手术开始前我们会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三通连接是否正确,静脉推注泵是否能正常工作来确保手术过程中不会因为管路的脱落导致麻醉药无法发挥作用,降低麻醉深度。
监测麻醉深度
在术中我们会用监测麻醉深度的仪器来保证足够的麻醉深度,以此避免术中知晓的发生;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并将呼气末麻醉药浓度维持在0.9~1MAC浓度。当遇到刺激性较强的操作如困难气道插管时,我们会追加镇静、镇痛的药物以此来加深麻醉深度。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检测手段,监测麻醉深度,来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当肌松不够时,患者会出现肌肉紧张,体动的情况;当镇静镇痛不够时,患者会出现血压上升、心率变快、流泪等的情况。除了生命体征监测外,目前我们还可以通过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熵指数(Entropy)等手段来监测麻醉深度。BIS 系统通过分析脑电图将人体的麻醉深度转化成 1~100 的指数。清醒状态 85~100,在手术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将数值维持在45~60之间保证合适的麻醉深度,数值低于40则代表麻醉过深,术中可能会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后容易出现苏醒问题。通过对BIS数据变化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快地了解到患者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通过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可以降低80%的术中知晓发生率。
如何判断是否发生术中知晓?
有时,手术结束后,患者在麻醉后监护室苏醒时,会突然讲:“手术中,我能听见你们讲话。”这个时候,你的麻醉医生都会一激灵,脑中疯狂回忆镇静镇痛给足了吗?术中麻醉深度够吗?术中有什么特别情况吗?同时,我们会问你以下5个问题,来判断你是否真的发生了术中知晓。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手术中,麻醉方式也会有所改变。比如说椎管内麻醉、区域神经阻滞等,这些我们俗称的半麻。在这些手术中,你一般会全程清醒的,但对有些焦虑、胆小的患者,我们会适当用些镇静药物,但这些药物量不多,受到较强的刺激时,患者可能会醒过来。不要误会这是术中知晓哦!!!
有我们的守护,不用担心“夺命手术”会成为现实。睡一觉,醒来,手术就好啦!
作者: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麻醉科
李铭瑜、王树欣
审核:方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