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高温潮湿环境特别有利于各种野生菌类的旺盛生长,当然也包括我们了,所以这段时间是野生有毒蘑菇中毒的高发时期,尤其是农村地区。
不同毒蘑菇含有不同的毒素,一种毒蘑菇也可能含有多种毒素,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也不同。常见蘑菇中毒有7个类型,分别是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溶血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和光敏性皮炎型,此外还可造成其他系统脏器损伤。如果食用了多种毒蘑菇,中毒症状则更为复杂,甚至危及生命。
部分有毒蘑菇与食用蘑菇极其相似,作为非专业人员,如果仅凭以往经验,如形态、气味、颜色、生长位置、有无虫食、是否流汁等特征来辨识,是很难准确识别我们的。菌类专家主要根据毒蘑菇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鉴定,但有时专家也很难单凭肉眼辨认,这就需要借助科学实验来判定。
误食野生毒蘑菇后怎么办?
万一发现疑似毒蘑菇中毒,可以先进行及时自救如催吐,及时就医。一起食用过同样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如果有食用的野生蘑菇图片、剩余蘑菇样品,最好一并带到医院,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毒蘑菇种类和中毒类型,实施针对性救治。
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措施有哪些?
不采摘:由于肉眼难以鉴别毒蘑菇,千万不要因为好奇或抱有侥幸心理采摘野生蘑菇。
不购买:勿在农贸市场、路边摊贩购买来源不明、辨识不清种类的野生蘑菇。
不食用: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任何情况下都勿食用野生蘑菇,“菇勇者”不做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