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给月球拍照,他们一干就是25年

科普平罗
通过视频、图文等方式,向公众传播科学理论、科普知识
收藏

近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五星红旗展示影像,鲜艳的五星红旗再次闪耀月球。这是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
这张五星红旗的照片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安光机所)搭载于嫦娥六号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上的有效载荷之一 ——全景相机拍摄,相机的研制者是西安光机所月球与深空探测技术研究室。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团队,但是20多年来,他们给月球、火星、太阳以及其他深空天体拍摄的一幅幅作品却被无数人欣赏赞叹,呈现出茫茫宇宙的浩渺神秘,见证着中国人迈向深空的每一个历史时刻。
近期,西安光机所月球与深空探测成像技术攻关团队获得第五届中国科学院“科苑名匠”(团队)称号。在颁奖现场的演讲中,团队代表、西安光机所总工程师杨建峰说:“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花在一个个深空相机的研制上,我们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觉得很值得!”
一件事干了25年

完成月球背面地质构造的全景成像及国旗成像,对于杨建峰团队来说,是又一次不平凡的任务。他们已为月球拍了20多年的“肖像照”,虽然每次的任务都是拍照,但难度不同、要求不同,效果也不同。
1999年,我国的探月工程还未正式开启之时,杨建峰就加入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团队,成为除欧阳自远的博士生之外加入团队的第一人。
“栾恩杰院士曾开玩笑说,西安光机所是我国探月工程的第一批‘原始股’。实际上,我代表西安光机所参与探月工程的时间比他知道的还要早一些。”杨建峰说,“给月球拍照这一件事,我们干了整整25年。”
嫦娥工程的每颗卫星上,都搭载了杨建峰带领团队研制的多种载荷,如干涉成像光谱仪、CCD立体相机、全景相机、月基光学望远镜等。在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任务中,团队研制的CCD立体相机拍摄的月面图像和虹湾局部影像图,均被作为任务圆满完成的标志性成果。
中国人探索宇宙的脚步不只停留在月球,杨建峰团队的相机开始对准更深远的星空。随着不同探测任务的推进,难题也变得越来越多,杨建峰带领团队逐一攻克。
“在做‘嫦娥’系列任务时,我们要解决月尘、高温和散热等多方面问题。”团队中负责结构设计和热设计的成员李福介绍说,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团队想出了给相机戴一顶“博士帽”的办法,利用一种特殊的膜保证相机内部的温度正常。
在开展嫦娥三号任务时,为确保相机在不确定的温度下正常工作,团队在高温箱中反复实验,验证了相机在20到66摄氏度的高温下依然可以保证成像质量。“就像自家的娃当兵打仗了,到底有多大能耐、能不能打得过、遇到突发情况能不能应对,我们自己心里得有数。”杨建峰说。
给月球拍照,有啥用?

1997年博士毕业后,杨建峰进入西安光机所工作。从1999年开始,杨建峰推掉手里的所有项目和工作,专门研究深空相机,参与了我国绝大多数深空探测的拍照任务。
“我是光学设计专业的,深空拍摄对我们团队来说,就是将所学专业运用于实际。干了这么多年,其实我心里一直很感激国家近些年将这么多深空任务交给我们,否则学了这一行但没有工作做,发挥不了才能,也很苦恼。”在深度参与探月工程的过程中,杨建峰和团队成员经历了无数次共同研讨、攻克难关的时刻。“我对探月工程有很深的感情,没有探月工程,我无法想象自己现在在做什么。”
杨建峰的孩子曾经问他一个问题——给月球拍照,有啥用?“我当时说不出准确的答案,就是觉得国家应该搞,有这个需求。”
10多年后,杨建峰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答案。“后来我告诉孩子,探月工程不是没有用,而是特别有用!虽然只是一张照片,但是在国家层面上,它的意义是很大的。现在,我国的创新能力很强,‘知道怎么干’;当时,探月工程解决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我国‘应该往哪干’。在发展的方向性上,探月工程提出了一系列高要求,带动了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我觉得这是极其重要的。”
比如,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的干涉成像光谱仪和CCD立体相机有二三十公斤重,到嫦娥三号任务时,项目要求轻量化,必须减重到1.5公斤。“我们当时心里没底,后来做出来只有650克,大小和人的拳头差不多。”李福说。除了轻量化外,力学、飞行轨道、月面保温、数据回传、远程控制机器人等各方面的能力和性能都得到了提高。
不提倡加班

杨建峰在团队建设上有一套自己的理念。刚开始参与探月工程那些年,他是出了名的事必躬亲,永远冲在最前面,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10年左右。
“那时,我们团队已经走过了十来年,我觉得不能每件事情都亲历亲为,有时我就故意不去现场。”杨建峰说, “从嫦娥三号开始,我试着让团队成员独立解决一些问题,我不去现场指挥。实在解决不了,我们再一起讨论。”目前,团队成员以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为主,很多人都能独当一面。
负责光学设计的团队成员吕娟觉得,杨建峰对工作的要求可以用“极致”来形容。“对每一件事,杨老师都先想到极致、做到极致。工作上,指标性的东西绝对不能含糊。”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有个听起来不可思议的团队文化——不提倡加班。“杨老师要求大家把效率提高,把工作提前规划好。和其他团队相比,平时我们加班不算多。”团队中负责电子学系统研制的葛伟说。在加班几乎已成为科研人员常态的当下,能做到这一点难能可贵,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个团队超强的“战斗力”。
杨建峰团队很看重业余活动。在葛伟眼中,杨建峰是一个挺会生活的人,尤其热爱体育。“杨老师打乒乓球很厉害,现在为了继续提高水平,将多年习惯的直拍转型为横拍,而且转型很成功。这种不管干什么事都很有毅力的精神感染了我们团队的所有人。”
“我们研究室每天都定时做操、跳绳,体育活动相当丰富。杨老师还自创了一套‘蹬腿’锻炼操,让大家注重身体健康。大家都很乐于在这样的氛围下工作。”吕娟说。
在这样张弛有度的氛围下,深空探测团队的人才结构很稳定,新人进入团队后能很快融入,这为团队长期以来保持较高的业务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团队基本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传帮带’文化,新人能很快成为中坚力量。”杨建峰说。

评论
陈 光 辉
少师级
中国国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五星红旗展示影像,鲜艳的五星红旗再次闪耀月球。这是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
202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