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不用扎针,“甜口”的吸入式新冠疫苗来了

桂粤科普
桂林理工大学教师,三年科普中国优秀信息员、广东科学传播达人。
收藏

深呼一口气,口含雾化杯吸嘴,深吸至杯中无雾,憋气5秒以上,然后正常呼吸,接种结束……无需打针,轻松呼吸即可完成免疫。

10月26日,上海市启动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加强免疫。已全程接种肌注式重组新冠疫苗满6个月的18岁及以上人群,均可选用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开展1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创新给药方式,激发黏膜免疫反应

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取名为“克威莎雾优”,利用对人体无害的腺病毒载体,将表达S蛋白的遗传物质递送进人体,利用雾化器将疫苗雾化成微小的颗粒,通过吸入的方式经口腔呼吸到达肺组织,激发黏膜、体液、细胞三重免疫。

疫苗研发单位、康希诺生物首席科学官朱涛告诉记者,相较于肌肉注射的方式,吸入方式能多刺激了一种免疫反应,即黏膜免疫。世界卫生组织也对黏膜免疫的免疫方式进行了推荐,认为开发诱导黏膜免疫的疫苗是未来的方向。“吸入式疫苗在有效提高体液中中和抗体水平的同时,还可以在呼吸道的黏膜中产生抗体IgA,能够弥补现阶段疫苗无法阻止奥密克戎感染上呼吸道的短板。”

康希诺生物首席商务官王靖介绍,不论是“吸”的接种方式,还是装疫苗的杯子设计,灵感来源都是“喝咖啡”。

“在不改变该疫苗成分的基础上,创新给药方式将疫苗雾化成微小液滴,模拟病毒入侵人体过程,为呼吸系统戴上‘隐形口罩’。” 康希诺生物战略市场部产品组副总监杨震东告诉记者。

目前,灭活疫苗由于需使用铝佐剂,还无法通过气雾化设备形成合适大小的微粒,mRNA的结构则相对脆弱,在雾化过程中容易失活,因此这两种疫苗短期内无法改为吸入式。

节省剂量,中和抗体水平更强

根据相关接种要求,吸入剂型每次用药剂量为0.1毫升。

“五分之一的肌注剂量,使得接种后不良反应整体上下降很多,与吸入给药方式的组合,同时实现了整个接种过程无痛、安全、便捷。”朱涛表示,疫苗的辅料里加入了很低浓度的蔗糖,不仅让吸入时味道有点甜,也有利于提高腺病毒载体的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吸入后雾化杯内存有明显的雾状气体,或吸入过程中(包括5秒憋气期间)发生咳嗽、提前吐气等情况,需重新吸一次,且仅允许重复吸入一次。”杨震东说,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在我国18岁及以上健康成年人中开展的与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序贯加强免疫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剂型与灭活疫苗序贯加强免疫可以显著增强免疫应答。

目前,吸入用新冠疫苗已完成过万人临床试验。《柳叶刀》等全球顶级医学期刊发表的多篇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克威莎雾优”序贯加强,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水平更高,保护力至少可以维持6个月。

疫苗接种禁忌有哪些

吸入式疫苗常见的全身不良反应包括疲劳、头痛、发热、口干和咽喉肿等症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

针对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禁忌的问题,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提示,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是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禁忌群体。

此外,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暂缓接种。特别是有惊厥、癫痫、脑病或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者;有哮喘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及肺纤维化等基础性疾病或肺功能异常者;免疫功能受损(例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其他免疫缺陷病)患者慎用。

对于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秋冬流感疫苗的接种被不少人提上了日程。专家提示,包括流感在内的其他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应大于14天。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