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徐州警方公布了一起刚刚破获的系列盗窃案。
6月5日上午9时许,徐州铜山公安分局利国派出所接到报案,辖区多个农户家遭遇盗窃。经初步侦查,当天上午共有5户家庭遭到盗窃,嫌疑人盗走现金、首饰、数码产品等物品,案值在3万元左右。
大概1个小时左右后,民警成功将嫌疑人抓获。
值得一提的是,嫌疑人为盗窃作案作了充分准备。在实施作案时,嫌疑人往往会穿着网上购买的电力部门工作服,一旦遇到受害人返回,他就谎称是自己是电力检修人员,伺机迅速逃离。而他身上还携带从网上购买的硅胶面具,预备随时进行“换脸”伪装,逃避警方追捕。
经初步查实,该嫌疑人涉案近20起,目前,该嫌疑人已被刑拘。
“人皮面具”
这么“玄幻”的东西
感觉只会在电视剧电影和小说中出现
然而,从上述的案例中
我们发现
现实中竟然真的有人
利用“科技”干“狠活”
戴着“人皮面具”
易容去犯罪几个月前
上海也曾发生一起类似案件
今年3月6日,上海梅陇派出所接到某小区多户居民报警称家中被盗。经查,为一男子戴上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老人模样潜入4户居民家中,共偷盗10多万元财物。
据通某交代,为了盗取财物,他特地从网上购买了老年硅胶影视面具进行“换脸”伪装。
公开资料显示,硅胶人脸面具由特种硅胶或类似材料制成,通常应用于电影、电视剧或舞台剧化妆。日前,多地警方发布提醒,以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新面孔实施犯罪,正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作案的新手法。
那么
这些硅胶人脸面具是从哪里来的?
制售硅胶人脸面具涉及哪些法律风险?
又该如何对其进行规范和监管?
提供照片就可
定制网购硅胶人脸面具
在多个电商平台以“人皮面具”为关键词搜索发现,该词语已被系统屏蔽。但更换关键词比如**“硅胶面具”**,就能看到不少商家。所售产品价格在几元至几万元不等,不但种类繁多,而且设计各异。
● 一些商家推出明星面容仿真面罩,声称可以高度还原明星的面部特征,效果逼真;
● 一些商家提供现有的模型头套,价格高达3000元;
● 还有商家宣称可提供面具、头套“私人定制”服务,核心卖点即“超逼真”“仿真定制”,价格根据面具复杂度和精细度而定,约3000元至2.5万元,从下单到制作完成大约需要1个月时间。
问及定制服务需要提供哪些信息时,有商家这样回应:“如果能找到3D扫描,就可以将电脑扫描尺寸发给我们。如果没有,就提供照片、头、五官的尺寸和360度人脸照片。”
这意味着,顾客只需提供照片,或通过3D扫描技术获取人脸图像和360度人脸照片,商家就能根据这些信息制作出一张人脸面具。
有买家表示,定制的硅胶面具与真人有九成以上相似度,上下班打卡没有问题。
制售硅胶人脸面具违法吗?
“一方面,购买者使用人脸面具可能逃避监控识别,**增加犯罪嫌疑人和违法者身份确认的难度。**这种情况可概括为‘不想别人知道我是谁’。另一方面,人脸面具还可能被用于绕过人脸识别技术,冒用他人身份进行盗窃或其他违法行为。这种情况则可概括为‘我想让别人误以为我是谁’。”厦门大学法学院刑法学副教授刘炯说,在这两种情形下,无论是民事、行政还是刑事领域,都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强介绍,商家在电商平台售卖人脸面具可能涉及多种法律风险,或引发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
“定制人脸面具这一业务本身,是否具有合法性,取决于多个因素。”孟强说,在一些情况下,定制人脸面具也可用于电影特效等合法目的,如果定制人脸面具涉及侵犯个人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等,或者缺乏合法合规的销售流程,或者涉及违法犯罪行为等,就属于违法行为。
“电商平台经营者和商家不得侵犯消费者权益或违反市场管理规定,售卖人脸面具的行为如果对特定人的个人信息、肖像权等人格权构成侵害,或违反网络交易安全相关规定,则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对商家进行警告、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等。”孟强说。
他提出,如果售卖的人脸面具被用于非法目的,比如从事诈骗、盗窃身份信息、侵犯个人隐私等犯罪活动,有可能属于参与或帮助实施犯罪行为的共犯,从而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如何开展适度监管确保不被滥用?
在孟强看来,人脸面具的制作销售和使用确实存在侵权、违法的较大风险,**相比于全面禁止,完善立法立规、适度监管是更可行的方案。**比如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方面的建设,明确界定人脸面具的合法与非法用途,同时强化在生产、销售和使用各个环节的监管机制,从而在保障合法需求、合理使用的同时,减少和降低人脸面具被用于侵权违法行为的风险。
刘炯的建议是,**在定制人脸面具时,应当要求业务提供者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和用途审查。**对于高度逼真的面具,应当在公安部门进行备案和审核。
人脸具有着身份证明的作用
刷脸时代人脸可以用来
打开门锁、消费购物等
用“人皮面具”随意伪装成他人模样
涉及诸多安全问题和法律风险
如果人人都能随意“画皮”
那就乱了套了
对于这种风险要高度重视
有所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