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四川人手一只大熊猫实锤?这群人回答:都是“骗”出来的!

我是科学人
传承科学精神,汲取榜样力量
收藏

试想,如果有这样一份工作,可以避开人海“长龙”独享大熊猫的美貌,不仅能喂,还能亲手去抱,更有甚者,还能充当一把熊猫幼崽的“奶妈奶爸”和“单身青年”的“月老”,你会愿意因此而放弃什么?

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简称“熊猫中心”),就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怀抱大熊猫的影像中流露出的幸福笑容让人感觉像是中了职业“彩票”。但其实,他们的工作日常中少有“脚步停下来”的日子,而是要漫山遍野地追着大熊猫跑,那时,即便是炎炎夏日也顾不上什么西瓜空调、手机信号,并且,他们还不能在大熊猫的脑海中留下自己的真实面貌。

“我们要努力为野化放归的大熊猫打造一个‘没有人类’的世界。”作为整个野化放归计划的倡导者,熊猫中心主任张和民早就为此行动奠定了基调。为了保护他毕生最爱的国宝,他毅然放弃美国“绿卡”,一头扎进深山逾40年。跟随他的脚步,魏荣平、吴代福等人也相继投身此项工作之中,迄今算一算,也超过了30年。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

“没有人类”的世界

“妈妈,这里好像魔法世界!”稚语天真,却道出了来访过熊猫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与核桃坪基地的众人心底的真实感受。

那里安静得仿若世外桃源,所有的喧嚣和热闹似乎都隔得很远很远,天地间只剩下一片望不到边的青翠竹林,其间偶有乳白色的云雾缭绕,而大熊猫就藏身在若隐若现的神秘之境里。

在丛林与云雾的深处,驻扎着一群卧龙“熊猫人”——他们常年穿着黑白软布打造的状似熊猫的衣服,身上有时还会涂上熊猫的奶水或者粪便,最大程度地伪装,穿梭在茂密、危险的丛林之间,找寻熊猫的踪迹,采集它们的生活数据。而这几乎让他们吃尽了苦头,风餐露宿、夏热冬寒,但无论何时被问到毕生最大心愿,所有研究人员还是会坚定地说出同一个答案:“心愿就是把自己‘隐身’呵护的大熊猫彻底放归山林,那才是真正属于它们的世界。”

吴代福身穿涂有大熊猫妈妈气味的工作服转移熊猫幼崽

其实,真正的野化放归之路只有短短数百米,但走到这条路上的过程却异常艰难。熊猫“祥祥”就是这条路上最大的遗憾。

2006年4月,5岁的“祥祥”成为首只被放归野外的圈养大熊猫,在科研人员满含牵挂的目送下,它的身影消失在大山中。8个月后,“祥祥”的定位信号却突然消失。熊猫中心的“熊猫人”紧急进山寻找,最终在一片雪地里发现了不幸离世的“祥祥”。经研判,“祥祥”应该是与野生大熊猫发生了争夺领地的“战争”,从高处摔落致死。

2010年,随着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稳定增长,熊猫中心决定开启野化培训新一轮项目,并将担子交到吴代福、魏荣平等人肩上。但熊猫“祥祥”的阴霾仍然萦绕心底,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反复演练新一轮的放归工作。

“大熊猫幼崽诞生后,人类就要隐身,转而由母兽带崽。”核桃坪基地负责人吴代福脸上总是挂着质朴温和的笑容,说话带着浓厚的四川口音,不疾不徐,但只要一谈到技术问题,他就会变得面色严肃,语速加快,“要让幼崽从出生开始就接受野化培训,摆脱对人类的依赖,保留野性”。

于是,他们开始在圈舍内建造起一片模拟野外的天地:茂密的树丛、竹林及陡坡,都鲜有人工痕迹。被选中的大熊猫妈妈通常具备一定的野外生活经验,将在此地完成产子、哺育,教幼崽躲避天敌,寻找食物和水源等野外生存技能。

而那些大熊猫宝宝的“熊生”将从此与圈养大熊猫彻底划清界限——没有温暖的宿舍、没有盆盆奶、没有抱它们“按时回家”的人脸“奶爸奶妈”。即便有时见到两条腿直立行走的“守护神”,也都是熊猫的样子。

科研人员穿着熊猫服给大熊猫宝宝检查身体

“为了‘骗’过熊猫,我们想了各种办法。曾经也用过像狙击手一样的网状服饰,还有用草编成的蓑衣,都觉得不合适,最终还是决定采用相对轻便的软布料黑白套装,让它们时刻接触最熟悉的样子。”吴代福用手指在空中比划,细数着他们更新换代的熊猫服,并最终坚定道,“总而言之,野化的理念就是要让熊猫一感知到人,就害怕和远离。只有这样,它们以后才能顺利地回归丛林。”

远行的“野孩子”

野化放归是如此艰难,但又如此重要。

“大熊猫野化放归的目的是增加小种群野生大熊猫的数量,改善其遗传多样性,消除大熊猫小种群灭绝的风险。在实现大熊猫野生种群长期续存的同时,也为其他大型兽类的保护性放归提供借鉴,保持并恢复自然生物多样性。”32年前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毕业起,魏荣平就扎根在熊猫中心开展工作,但始终没适应的一课,便是目送“孩子”远行。

魏荣平抱着大熊猫幼崽

熊猫幼崽满一周岁后,大熊猫母幼都会被转移到面积更大、自然环境更复杂的野化圈舍环境中培训,学习在更艰苦的野外环境中生活。

2012年10月,深秋,山林披上了萧瑟的黄色,魏荣平等人的心情也沉甸甸的。放归笼的门开了,两岁的“淘淘”有些紧张,头也不回地奔向森林。它不知道,迈出这一步后,从此要独自面对一片充斥着自然法则的丛林。

而数十米外隐藏的角落里,魏荣平等人探着脖子,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移动的身影。他觉得“淘淘”特别娇小,把特制的项圈都衬得很大。“我特别担心它能不能在野外健康地生活。”但同时,他又充满喜悦,因为“淘淘”终于回归到属于它的世界。

在云雾缭绕的大山里,光阴仿佛弹指一挥间。魏荣平扎根于此的30余年间,有些东西没变,比如即便有了5G,他在山顶考察时还是很难收到手机信号;但更多东西改变了:当年到卧龙要花费一天的路程,如今最多需要2.5小时;中心内的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从6只发展壮大到了300多只。

人生海海,他的老同学中有人出国,有人下海,故人相见之时,多半会善意地开句无伤大雅的玩笑:“你还没‘下山’?”而“远山之旅”是魏荣平的微信名,更是他的答案。

“我还是很幸运的,每年都能看到进步,每件事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说罢,他微笑看向远山之间。那里,有大熊猫的呼唤。

评论
科普科普知识的摇篮!
太师级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有一群人致力于大熊猫的保护和野化放归工作。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照顾大熊猫,还包括研究和实施野化放归计划,以帮助大熊猫恢复野生状态,回归自然。为他们对大熊猫保护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令人敬佩。他们的努力不仅帮助了大熊猫种群的恢复,也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通过他们的工作,我们可以看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能性,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024-07-06
张美玲L
庶吉士级
致敬魏荣平和吴代富,两位在熊猫保护和繁育领域贡献卓越的专家。他们一生择一事,将心血倾注于国宝熊猫的守护与繁衍,致力于提高熊猫繁育成功率,保护这一珍稀物种。他们的努力让更多人认识到熊猫保护的重要性,也为熊猫种群的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后来者,为熊猫保护事业继续奋斗。
2024-07-06
冲冲
大学士级
我国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不争名利,向“熊猫奶娘”而行,为养育国宝而不懈努力,向他们致敬,因为他们是别样的科学人!
2024-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