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晚风吹拂,温柔而醉人
很难不被它的凉爽、静谧与安宁所打动
夏夜清风拂人心
每逢闷热夏夜,若有微风送爽
该是怎样的身心舒畅
当此时,是否能想起几帧从前
闷热的夏夜,坐在书房,享受着空调吹出的阵阵凉意。我随手从书架上拿出一本古诗集,正好翻到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七言绝句《夏夜乘凉》。“满意好风生水面,趁人明月到天心”,轻吟这首诗,儿时乘凉的记忆被一幕幕打开,温馨而又亲切。
儿时的夏天,没有电风扇,更不知空调为何物。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闷热的空气让屋里的人满身流汗。大人们不得不赶快吃饭、冲澡,走到屋外去乘凉。奶奶首先在院子空地上洒了几遍水,待暑气逼退,又在四周角落里喷洒了防蚊药水,最后让我把家里的长凳、短凳都搬到院子里。
那时夏夜户外乘凉是一种习俗,邻里乡亲因此也关系融洽,乡间淳朴民风的形成也与此密切相关。白日里下地收拾农活,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只有在这宁静的夜晚,大家才有空坐下来彼此问候交流。
当夜幕降临,小院里热闹了起来,左邻右舍三三两两来到我家院子里乘凉。男人们只穿了一条短裤衩,光着膀子,露出古铜色的肌肤。妇女们带着孩子,轻摇麦秆扇,为孩子送来习习凉风。他们谈天说地,聊着家长里短,不时传来阵阵欢笑。
月亮升起来了,丝丝凉风吹来。这个时候,村里的“万元户”汪大伯赶来给大家开起了“新闻发布会”,他走南闯北,见识多广,风趣的语言把乘凉晚会推向了高潮。那时的人们虽然劳累,脸上却挂着幸福的笑容。白日的烦躁,似乎就在一阵阵夹杂着植物香气的晚风中被吹走了,留下的都是愉悦。
对我们这群孩子来说,夏夜乘凉是最有意思的娱乐活动。那个时候的我们,既没有兴趣班,也没有多余的作业负担。我们四处乱跑,大呼小叫,玩得满头大汗。躲猫猫,往黑咕隆咚的角落里一藏,伙伴们怎么也找不到,可当大伙走远了,总感觉四周有狰狞的怪兽张着血盆大口,吓得直打哆嗦,浑身冒汗,只好主动现身。
有时候,小伙伴们每人带只玻璃瓶,成群结队去捉萤火虫。小小的萤火虫提着一盏明亮的小灯笼,飞在树叶间、草丛里,一闪一闪的。我们一蹦一跳跟在后面追赶,抓住了装进瓶子里,就好像把星星装了进去。玻璃瓶里亮晶晶的,带回家可以放在床头照明。
月亮西斜,当乘凉的左邻右舍渐渐散去,院子里又恢复了宁静。我偎依在奶奶身边,听她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虽然故事每次都是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到“一家人终于在鹊桥上相会”结束,可我还是百听不厌。奶奶没有读过一天书,但会讲很多神话故事。奶奶的这些故事,让我懂得了善良和美好,也萌发了后来对写作的兴趣。
夜风已凉,蝉鸣渐弱,蛙声渐小,只有蟋蟀依旧断断续续地吟唱着。在奶奶的故事里,我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如今电扇、空调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而儿时夜里的乘凉也渐行渐远,终成一段刻骨的乡愁。在我心底,那早已不是乘凉,而是纯真岁月里的一片宁静与温暖,是喧闹红尘中的一份清净与自然。这份曾经拥有过的乡村情趣已经成为生命中永恒的记忆,就像夏夜里的流萤,闪闪烁烁地在眼前飞过,它是那样的淳朴、自然、清新,历久弥新,回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