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大坝抗震学科的开拓者——林皋

四手联谈:中国科学家
原创
讲述中国科学家故事,传播科学家精神
收藏

林皋,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主任,水利工程与地震工程专家。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首批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我国十多座大坝以及核电厂海域工程建筑物等关键技术的解决作出了重要贡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十余项省部级以上奖励;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

毕业分配到大连理工大学,正值中国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潮。林皋在1951年底被学校选送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学习。由于国家需要,1952年暑期后,他自愿中断了学习,到机场担任工区主任,直至半年后将机场建成才返回学校学习。这个时候,林皋又面临一个问题,即学习已经比同学晚了半年,怎么办?“那就努力赶上去!”努力的结果是研究生班毕业时,他被评为全班唯一的一个优等生。回到学校工作以后,学习还在继续,因为很多知识都需要林皋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半个多世纪的科研生涯里,林皋不断向科研高峰攀登。即便是身处逆境,他依然醉心于自己的工作。“那段时期,我始终相信科学的春天会到来还我清白,还我热爱的科研事业,所以无论多难,我都告诫自己要咬牙坚持下去。”而始终在林皋心里盘旋着的一个梦想是:“我们是一个建坝大国,但我们还要向建坝强国挺进!”但是,面对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今年五次进川考察地震灾区的经历让林皋感受到,中国在抗震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尤其要加强地震前的各种防震、抗震工作。比如,在有的国家可以做到地震时人们不用外跑,因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较好,一般可以保障人身安全。在中国则要跑到安全的地方。

由于在中国还没有先例,林皋又要从零开始带领大家研究,从土壤的动力性能、砂土的临界孔隙率,到测量坝体的振动频率与惯性力分布,以及研制测量坝体变形的仪器,研究坝的地震变形、沉降和水库波浪等,还进行了各种坝型抗震性能的比较与有关抗震措施的研究。最终,研究成果对工程进行了恰当的抗震安全评价,所提出的抗震措施为工程单位所采用,研究报告被水利部选为对外技术交流资料。

60年前,林老等第一代大工人定义了大工红色精神的最初内涵:严谨奉献、克难进取,自强不息,俯首躬行,一所大学从无到有。60年来,一代代大工人将严谨奉献,俯首躬行的红色精神深深融入血脉,以红色基因为精神力量,大工人将不断传承、不断探求、不断升华,做愿意为国付出、勇担重任的国之栋梁。

陈相仲

评论
科普员赵鹏
太傅级
林皋,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主任,水利工程与地震工程专家。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首批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我国十多座大坝以及核电厂海域工程建筑物等关键技术的解决作出了重要贡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十余项省部级以上奖励;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
2024-07-09
科普62ea2617a3f12
庶吉士级
2024-07-10
唐帮繁
少傅级
勇担重任。
2024-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