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非遗传统技艺——南京云锦

领新耘智3D打印
3D打印、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与科普教育及产业化服务
收藏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最早的丝织品,出现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浙江良渚文化遗址中。公元前1世纪,汉武帝开通由西北通向罗马的“丝绸之路”,中国丝绸锦绣即源源不断输送到西方,中国被称为“丝绸之国”。今天,丝绸之路早已经超越了它本身的含义,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

在中国古代的丝织品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南京云锦是在继承历代织锦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用料考究,织造精细,图案精美,锦纹绚丽,因宛若天上的云霞而得名。南京丝织业的发展与北方技术工匠的南迁密切相关,南京云锦的正式发端,始于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东晋权臣刘裕在南京城南秦淮河畔斗场寺附近设置锦署,专门管理和从事锦缎的生产,这是南京历史上第一个官办织锦机构,从此南京织锦业登上了历史舞台。

南京云锦有元、明、清三朝700多年为皇室服务的历史,特别是明、清两代生产的云锦衣袍官服,用料之珍贵、织造之精美登峰造极。南京云锦传统工艺十分独特,它用提花木机织造,织造时由上、下两人配合操作,一天仅能织出五厘米左右,故有“寸锦寸金”之称。织造材料由真金线、真银线、蚕丝线及各种鸟兽羽毛线等构成。南京云锦有“织金”“库锦”“库缎”“妆花”等优秀的传世品种。其中“妆花”的织造技艺最为复杂,是明代织锦业中的一个重要创造。这种妆花的织造技艺,可以娴熟地运用在纱、罗、绸、绢、绒等不同质地、不同组织的织物上,将色调繁多的妆花织物处理得繁而不乱、统一和谐,使织物上的纹饰获得生动而优美的艺术效果。南京云锦花纹配色多达五六十种,纹样层次感极强,这种利用“通经断纬”“挖花妆彩”的织造工艺来完成的品种,是一般丝织品所不能企及的。直到现在,现代机器仍然无法替代这种手工工艺。南京云锦一直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代代相传至今,其生产工艺更是成为中国丝织史上的“活化石”。

2009年9月,“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活态传承也被称为“活态保护”或“动态保护”,主要是基于对传承人的保护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延续和发展。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的传承人通过师承,以口耳相承的方式将技艺传承至今。传承人在漫长的学艺过程中,除生产工艺不断地丰富、技巧不断地提高外,思维方式、精神世界也在不断地升华,这都是南京云锦事业传承、发展的一部分,也是研究的视野所在。他们立足于新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传承活态技艺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发展,从而推动南京云锦事业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