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水中“小魔王”又上热搜!为啥入侵的福寿螺比本土螺致命?

星空计划
原创
星空计划运营团队账号:活动信息发布、创作者培育计划作品发布等
收藏

最近,福寿螺又爬上了热搜,市面上爆出了好多商户使用福寿螺代替田螺出售,这就让很多消费者吓得直流冷汗。因为据说一只福寿螺中就有3000-6000条寄生虫,吃了就可能感染严重的寄生虫病,真的是这样吗?福寿螺到底是什么螺?如何与田螺分辨?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关于福寿螺的那些事儿。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是大瓶螺的商品名,原产于南美洲,最初是在80年代作为经济养殖物种引入中国的,并且当时还下大力气进行推广。福寿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不挑食而且产量大,从这些方面看,确实是一种很好的经济物种。但是福寿螺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不大好吃。和咱们中国本土的食用螺,比如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的螺肉口感很脆,而福寿螺的螺肉没有这种脆爽感,并且在烹饪过程中,一旦火候掌握不好,螺肉很容易变得嚼不动,这就导致了福寿螺大量滞销,最后养殖户将卖不出去的螺倾倒丢弃至野外,现在已经在中国南部很多省份形成了非常严重的入侵种群。现在,福寿螺已经是我国南方地区很多水域的外来入侵物种,严重挤压原生螺类的生存空间。虽然一些相关部门及单位推广了散养家鸭捕食螺卵、人工捕捞福寿螺等工作,但目前来看收效甚微,甚至在北京这样的北方地区也有福寿螺的繁殖记录。所以我们大家不要轻易将自己的宠物或其他的生物放生或丢弃到野外。

分辨福寿螺和圆田螺非常容易,福寿螺属于瓶螺科,它的盖口和圆田螺相比非常大,而且螺壳的螺塔(也就是螺壳上的小尾巴)很矮,整个螺壳看起来很扁,而圆田螺的螺塔则很高,就像一座高耸的宝塔。

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卷棘口吸虫等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其中尤其以广州管圆线虫最为出名,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会引起剧烈的头疼,同时还会伴有发烧、恶心、呕吐,可能会引发脑膜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有可能会导致死亡。

北京在2006曾经有一家生意非常火爆的饭馆,就在我家附近,当时它家由于使用了没有完全做熟的福寿螺导致数十人感染,当时这个案子轰动了全国,这家饭馆生意也一蹶不振,而福寿螺也让大家谈螺色变。

理论上野生的水生动物,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些寄生虫或病毒病菌等致病源,如果我们将其彻底烹饪做熟,携带的大部分致病源也会被杀死,所以有句俗话:彻底熟食、安全无忧。正是如此。

那为什么吃福寿螺容易感染寄生虫病呢?还是和福寿螺的肉质有关,之前咱们说了, 福寿螺的肉在烹饪时如果烧的过熟,也就是火大了,就会变得难以咀嚼,口感就会变得很差,所以很多厨师在做福寿螺的菜肴时会选择大火猛炒、热水快汆这种烹饪方式,螺肉很容易没有完全熟透,致病源也就没有完全被杀死,人吃了就会中招了。我国本土的圆田螺,在烹饪时就没有这个顾虑,安全性就相对更高。

我们在食用各种水产品的时候,最好不要生食,一定要将其完全做熟后再食用,尤其是各种淡水的水产品。现在很多远洋渔船在捕捞到渔获之后,会将其进行超低温急冻以杀死其体内的寄生虫,这种食材相对安全,不过生食对于一些人尤其是敏感体质就可能会有比较高的过敏等风险存在,所以还是尽量避免生食。

我们要保证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就是到正规的市场或超市购买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食物,包括水产品,肉类、蘑菇等等,尽量不要自己采摘、捕捞、捕捉野生动植物食用,不仅对我们身体不好,而且有可能触犯法律。同时,在烹饪时,一定要做到彻底熟食,才能安全无忧。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李维阳 科普创作者

审核:张娜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副研究员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科普lyjzgf
庶吉士级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建议在食用水产品时,尤其是淡水产品,务必彻底煮熟。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避免自行采集野生动植物食用,以防疾病和法律风险。此外,切勿随意放生或丢弃宠物及其他生物到野外,以免造成生态破坏。
2024-07-11
周美华ZMH
庶吉士级
当发现外来入侵物种时,我们应该第一时间通过人力、机械将入侵物种拔除或清除,也可以利用化学制剂控制外来物种,但要注意不能波及周围环境、本地物种和人类生命健康。或是引进入侵物种的天敌来控制入侵物种,例如,养鸭子来吃福寿螺,借此消除入侵物种。如有群众发现外来物种,一定要及时向政府反应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
2024-07-11
科普科普知识的摇篮!
太师级
水中“小魔王”~福寿螺,它因其入侵性和寄生虫风险,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公众应提高对此的认识,避免误食福寿螺,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食品安全,采取正确的烹饪方法,保障健康。
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