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中药传承游学记

安徽省中医院徽派炮制实训中心、中药识别科普馆
原创
科普基地致力为群众提供一个感受、学习及受益中医药的互动平台!
收藏

前 言

长期以来,“中医亡于中药”之论不绝于耳!诚然,中药在栽培、鉴别、炮制、使用等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医中药百年来缺乏真正的传承和衔接,并且近几十年来重医轻药,加之中药使用、生产、研发等从业人员的培养与中医严重脱节,以致中药的传统传承不足,中药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势必严重影响并制约着中医的发展;中药的传统传承后继乏人,其最终的结果:中医药传承发展会唇亡齿寒。

为一改中药之现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次开展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培训高层次中药传承人。这一举措对传承中药特色技术、培养中药专业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也给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赋予了振兴中医药的伟大使命。笔者有幸成为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之一,并于2015年至2018年期间,游学了全国22个省的23个中药传承培训基地,依次是:河南郑州、广西南宁、安徽亳州、天津、贵州贵阳、湖北襄阳、重庆、江苏南京、黑龙江哈尔滨、福建福州、四川成都、北京、内蒙古呼伦贝尔、新疆乌鲁木齐、山东济南、广东广州、湖南长沙、江西樟树、山西振东、湖北恩施、上海、云南腾冲、陕西咸阳等。各基地切实致力于中药特色技术的传承与创新,不仅使笔者在传统专业知识上受益匪浅,在中医药理论教学、实践培训、中药科研、临床中药学及药事管理等方面亦获益颇多。

本书以游学心得的形式,介绍了各培训基地在中药栽培、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剂等方面的授课内容,重点记述了各省培训基地的中医药特色技术推广与应用及各地风土人情、中医药文化等。整理出版游学心得,亦旨在传承传播中医药文化。每篇游学心得或多或少加入了笔者在传承路上对中医药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本书按时间顺序编排,基本以一个培训基地为一篇游学心得,采用了“图文结合”的形式,以图释文,兼具美感,呈现了三年中药传承游学之路。

本书记述了笔者的游学心得,内有一些略微激越之语,可能涉及一些颇有争议的人和事,但唯爱之深,方恨之切,在此敬请谅解!由于资料整理略显仓促及个人水平有限,其中纰漏和不足之处,亦望不吝指正!(邮箱hfspty@yeah.net)。

朋汤义

写于戊戌年冬至

满江红

七一·抒怀

中华大地,五千年,上下求索。

几多人,挥斥八极,振兴医药。

三十余载躬垄上,望闻问切谙几何?

莫嗟矣,世事难帆顺,休蹉跎。

医与药,交往薄。寄明朝,无沟壑。

同展翅,飞越碍障星沫。

寿人济世妇孺称,何愁流言无处破。

待从头,传承中医药,共高歌!

公元二零一八年七月一日,时值《中医药法》贯彻实施一周年,又为安徽省中医院中药指导门诊开诊之日,甚慰!然中医药之兴,任重而道远,无以为感,特此!

公元二零一八年七月一日

第一站 河南

20151122日

河南乃中华民族的摇篮,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先后创造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令世人赞叹的史前文化。相传人类的始祖伏羲氏就诞生在河南淮阳,华夏的祖先炎、黄二帝亦诞生在河南新郑。其省会郑州更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历史悠久,孕育了中华民族及其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纵观河南全省,其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故而,2015年中药传承之路第一站,我选定了河南郑州这个令人神往的中原城市。

一路匆匆,一路思绪。刚一下车,如至故地,径直乘车来到了河南中医药大学,安顿妥当,即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培训日程紧张而有节奏,授课内容充实而有特点:

先期两天的理论教学,在课堂上:董诚明教授讲授的“河南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及“GAP基地建设”,使我了解到河南在中药栽培上、于种源的延续方面,为中药的传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陈随清教授讲授的“河南道地大宗药材的鉴别,加深对河南产特色优质道地药材的了解与推广”,使我了解到决定一味药材成为道地药材的诸多因素,总之需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朋氏理论),三者缺一不可;张振凌教授讲授的“地黄九蒸九晒等河南道地中药加工炮制技术”、“马钱子、斑蝥等炮制减毒技术”及“百药煎等中药发酵炮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炮制操作”,使我理解了诸如北京同仁堂等老字号之所以几百年不衰是因为始终如一地遵循了“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的古训;贾永艳教授讲授的“纳米乳、固体脂质纳米粒等微粒分散系的制备技术”和“原位凝胶、中药渗透泵制剂等新剂型的研究与应用”,使我坚信中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将会也一定会踵事增华。

理论源之于实践,课间,学员们在大学中药炮制实验室、中药药剂实验室及炮制和制剂GMP实验室进行现场操作及观摩。作为中医药教学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无论是在师资的配置还是在物力上的投入,在国内无疑走在中医药类大学之前列。一系列的现场操作和观摩,我既感兴奋更感欣慰,我们在中药的传承、巩固和振兴上非只喊口号、纸上谈兵,而是努力发掘、言传身教。一代一代的中药人正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为中医药的发扬光大而努力着。

第三天,冒冰雪驱长车,我们参观了瑞龙制药现代化的仓储物流中心、张仲景大药房、医药物流中心以及河南太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虽是走马观花,但可以明确的是中药并不是啃老食遗,在传承的同时,我们也在与时俱进,以任何形式诋毁和排挤中医药的言与行,都是无知狭隘的表现。

第四天,我们又马不停蹄地参观了宛西制药温县中药材产地加工基地、保和堂药业菊花加工、地黄种植合作社生地黄加工、怀山药产地加工。时因天降瑞雪,未能躬耕垄上。乃此行之小憾!

第五天上午,我们参观了最后一站,河南中医药博物馆(包括中药馆、仲景馆、医史馆、校史馆);具有仲景学术特色的中医源文化展厅;人体科学馆等,以河南的中医文化和经典为主要内容,用图、文、立体雕塑的手段加以呈现,步出展馆,思绪万千,我们中医药人要做的还有许多许多,任重而道远。雪后天晴,心境本应是舒畅,但几天朝夕相处,专业交流,同学之情已生,即将离别,徒增惆怅。下午,临回合肥前挤出两小时,特地去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的植物标本馆。花了时间总是有所收获,奈何岁月不饶人,所记不多。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短短的几天学习,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医药的理解:中医药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既有自然科学的内涵,又有丰厚的人文哲学底蕴。它汇集了中华文明动静结合的哲学思维、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理念、形神统一的个体化辨证论治诊疗模式、理法方药有机统一的治疗艺术以及“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的道德修养,在维护人类健康的同时,对传播弘扬中华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河南是中医药发展的一块肥沃土壤,地处中原,历代名医辈出,人才荟萃,是对中医药学发展贡献最大的地区。岐黄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得到后世的不断传承和发展。千百年来,也正是因为留住了中医药文化的根,中医药学才得到了不断地发扬光大,河南的中医药事业也在这样深厚而丰富的文化沉淀中开始口耳相传。“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继承岐黄医药文化不应拘泥于成规,我们应懂得创新变通并且将岐黄医药文化盘延生根。

带着期待和责任,我回到了我耕耘了近三十年的中药之地——安徽省中医院,继续着我的临床教学与理论实践。位卑未敢忘忧国,只觉时间更紧迫,责任更大。扬国医髓,当上下同心,尽全力以赴。

最后,冀望下次再来河南,以成垄上未竟之事!

评论
德阳茶人
贡士级
2024-08-08
大思快跑
进士级
已阅
2024-08-08
飞马腾空
太师级
阅读理解
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