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苹果和大蒜上长出了蘑菇?中国科学院博士求购并尝了尝…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编辑:四月

上个月末

浙江梅雨不断

一名博主惊奇的发现

一只忘记扔掉的烂苹果

居然长出了白白的蘑菇

随即把照片发在了社交媒体上

一时间#关于一颗苹果长蘑菇的事情#

冲上各大平台热榜

评论区纷纷戏称

此乃真·“果菌王”

这个话题也引起了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在读博士许容聚的关注

他向博主求购这只苹果用做研究

于是

这名博主把苹果赠予了许博士

这颗“果菌王”

便踏上了一段神奇的科研之旅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是我国植物学、植物化学领域重要的综合性研究机构,许博士所在的真菌多样性与分子进化课题组主要从事真菌种质资源、航天育种等研究。

苹果上的“白蘑菇”究竟是什么?

****许博士介绍,苹果上的这种菌叫裂褶菌(白参),是一种在全球广泛分布的著名食用菌,一般长在腐木上,也作为植物病原菌存在,此前曾出现在桃子、柿子、椰子壳上,自己是头一次在苹果上看到,这一菌株靠很少的基质就长得如此强壮,可以为白参菌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苹果切开后的情况 来源:许博士

裂褶菌属于木腐生菌,像腐木、公园木扶手、木地板等位置,都是它喜欢生长的地方,但生长在新鲜水果上的不常见。许博士说,自己见过从桃子、柿子等水果上长出来裂褶菌,但在国内还未见过像从苹果上长出来的情况。1970年有外国学者做过实验,将裂褶菌菌丝接种到苹果上面,且成功长出了子实体。

苹果为何会长出白参?

许博士的导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教授级工程师赵琪表示,这只苹果长出白参有两种解释,一是果柄处有伤口,白参孢子侵染果柄并扩散到果核,如温度、湿度适合,子实体就可以从苹果顶部长出来;二是孢子先侵染苹果树,扩散到果实中。他认为第一种可能性较大,白参适宜生长在温度5-30℃,相对湿度超过70%的环境中,6月是江浙的梅雨季,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神12-白参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赵琪还补充道,我国曾将在地面选育后的白参菌丝送上太空,因为野生状态下白参很韧,不好嚼,送上太空是为了培育孢子更少、吃起来更脆的菌子。

苹果白参味道如何?

许多网友问道:“这苹果有菇味吗?”

许博士也在社交平台上统一回复了网友的这一疑惑,他表示“我刚尝了一口,没啥特别的味道。”他认为,要长出苹果味的白参可能性较小。其特殊风味主要来自自身氨基酸及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因此即便是从苹果果肉上生长而来,白参风味也不大可能受苹果影响。

从苹果不同部位分离的白参菌丝生长情况

来源:许博士

据了解,目前课题组已把苹果的果肉、果核、果柄等分开,分离出不同部位的菌丝,提取了白参子实体的DNA序列,鉴定出该菌株属裂褶菌的模式种,接下来会进一步分离、纯化菌丝,很快就能进入栽培实验阶段。许博士表示,白参有很大的栽培价值和经济价值,该菌株仅靠很少的基质就能保持如此长势,可以为日后白参菌种选育提供一定参考。

就在7月16日

许博士又收到了热心网友寄来的“大蒜菇”!

实验室第一时间就展开初步的研究

此次的蘑菇与“果菌王”一样

同为裂褶菌(白参)

这下评论区又沸腾了

有网友为它取名:“你蒜什么菇”

网友边追着这场科研“连续剧”

边晒出生活中见到的菌子

有的是在家里偶然发现的

有的是意外捡到的

↓↓↓

专家也提醒网友,但凡见到在稀奇古怪之处生长的菌类,均不可食用,可以及时与科研人员取得联系进行辨别,以确认其是否具有科研价值。

一颗长蘑菇的苹果

引发了一场全民参与的科普热潮

普通人能够学到新知识

科研人员也能从中获取科研价值

共同体验探索的乐趣

感受生活带来的小惊喜

参考来源:央广网、中国新闻网、新华社、新闻坊、光明网、网友评论

评论
华科普
大学士级
一颗长蘑菇的苹果引发了一场全民参与的科普热潮:普通人能够学到新知识,科研人员也能从中获取科研价值--共同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生活带来的小惊喜!
2024-07-21
张美玲L
庶吉士级
但凡见到在稀奇古怪之处生长的菌类,均不可食用,可以及时与科研人员取得联系进行辨别,以确认其是否具有科研价值。一颗长蘑菇的苹果引发了一场全民参与的科普热潮,普通人能够学到新知识,科研人员也能从中获取科研价值,共同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生活带来的小惊喜!
2024-07-21
科普中国●yling
庶吉士级
大家在生活中如果见到水果或生活用具上长出了蘑菇,千万不要轻易食用,另外还要注意卫生,定期打扫,保证环境卫生。见到陌生的蘑菇还要及时联系研究人员,辨别其研究价值。
2024-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