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固碳量超草原290倍!这个“捕碳高手”凭什么出圈?

科普广州
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官方账号
收藏

近年来,“双碳”观念深入人心

在我们广州南沙

竟然拥有能力如此出众的“捕碳者”!

其固碳量超草原290倍

那么

除了“绿碳”,您可知还有“蓝碳”?

“蓝碳”究竟是什么?

接下来科博士先带大家一起揭开

“蓝碳”的神秘面纱吧!

碳汇是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生态系统中的森林、海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储存起来,这种活动即被称为“碳汇”。碳汇的方式多样,包括海洋碳汇、林业碳汇等。

“蓝碳”即海洋碳汇,是指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其中,红树林、海草床和滨海盐沼是三大具有代表性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具有吸收和储存碳、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多目标相结合的特点,可有效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前沿领域。

图/广州南沙发布

蓝碳在碳捕获与封存方面相较于绿色碳汇有显著优势。单位海域中生物固碳量是森林的10倍,草原的290倍,是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的发展方向之一。此外将海洋碳汇纳入碳交易市场进行交易,是推动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必要环节,不仅有利于推动实现高效减排增汇目标,而且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1)海洋物理固碳

是指通过海洋“物理泵”的作用,使海水中的二氧化碳——碳酸盐体系向深海扩散和传递,形成碳酸钙并沉积于海底,最终形成钙质软泥,从而起到固碳作用。

(2)深海封储固碳

科学研究发现,在深海,二氧化碳会与水形成一种水化物,即外面形成一层固态的外壳,这层外壳限制了二氧化碳与海水的接触。这种方式储藏的气体将足以应对最严重的地震或其他地球剧变,能够保证其几千年“安全无逃逸”。

(3)海洋生物固碳

是指通过海洋“生物泵”的作用进行固碳,即由海洋生物进行有机碳生产、消费、传递、沉降、分解、沉积等系列过程,从中实现“碳转移”。海洋中的藻类、珊瑚礁、贝类等都有很强的固碳能力。

(4)滨海湿地固碳

湿地在植物生长、促淤造陆等生态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无机碳和有机碳。湿地土壤水分呈过饱和状态,具有厌氧的生态特性,土壤微生物以嫌气菌类为主,活动相对较弱,湿地积累的碳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湿地土壤。

图/广州南沙发布

水草丰美,鱼翔浅底,万鸟投林,树林葱茏……位于珠江出海口西岸的南沙湿地共有18种红树植物,是广州市面积最大的滨海红树林湿地。在这里,随时都能感受奇妙的自然生态之美!

图/南沙湿地

游走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土生土长的秋茄、桐花树和老鼠簕,或是从国外引进的无瓣海桑、拉关木等。所见的红树植物长满绿叶,树干外表呈棕色,为何被称为红树呢?这是因为红树植物的树皮内含有丰富的单宁酸,它本是透明的,遇到空气后会氧化成红色。

图/南沙湿地

红树林是物种多样化尤为突出的生态系统。曾有专家分析,在红树林里发现上百种鸟类是非常自然的事。广州南沙湿地野鸭成群、苍鹭伫立,与香港米埔、珠海淇澳岛构成了珠江口湿地水鸟迁徙繁殖区域,被誉为珠三角的“候鸟天堂”。每年,都有大量鸟类来到南沙湿地栖息过冬,至今共观测记录到鸟类207种,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6种,包括世界濒危鸟类黑脸琵鹭、白琵鹭等;还有鱼类116种,大型底栖动物67种。

图/广州南沙发布

南沙湿地作为广州市面积最大的滨海红树林湿地,起到了防风消浪、涵养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被誉为“广州之肾”。红树林在固碳方面是“王者”般的存在,也被认为是固碳最有效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为此,保护南沙湿地现有的红树林,修复受损红树林,有助于储存、封存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图/广州南沙发布

“蓝碳”关乎未来

我们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的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

才能更好地保护“蓝碳”生态系统

来源:广州南沙发布,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环保在线。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源版权图库创客贴,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评论
科普中国●yling
进士级
“蓝碳”在碳汇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蓝碳”关乎未来,我们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大家共同努力 才能更好地保护“蓝碳”生态系统!
2024-07-21
无为通达
学士级
蓝碳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之一,具有巨大的固碳能力和高效的固碳效率,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应对气候危机、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保护蓝碳生态系统对于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07-21
华科普
大学士级
“蓝碳”关乎未来:我们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蓝碳”生态系统!
2024-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