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话强国”与大国工匠探寻工业强国“密码”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原创
栏目聚焦我国前沿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收藏

从制造到智造,每一项技术研发,每一次工业变革,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工匠的深耕、钻研、重复、创新、传承。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联合新华网,相关协会、学会,央企、国企、科研院所等,重温75载光辉历程,邀请院士、专家,畅谈制造强国的建设成就,深入全国寻找强国建设一线的生动实践故事,以“科普话强国”为主题,呈现强国建设中科技创新的强大动能,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近日,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柳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为支持单位,调研组探寻工业强国的“密码”,与大国工匠、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郑志明探讨如何“一生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从普通钳工到智能装备研发专家,郑志明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磨练技艺,用心“雕琢”手中的每一个零件,以平凡创造不凡,与“中国智造”一同阔步前行。

“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们,助力制造强国是每一个工匠应该去做的事。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能力,服务国家发展和建设,把国家技术提升上去。”这是郑志明对高技能人才于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意义的理解。

研磨、锉削、划线、钻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们肯定要精益求精,不光是零件做好了,外观也要好看。”郑志明说。他与钢铁“对话”,练就精湛技艺,在最考验钳工功力的设备装置和调试中,郑志明逐渐得心应手。1997年,郑志明从职高毕业后进入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柳州微型汽车厂,成为一名钳工学徒。如今的他,已是“郑志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主要负责人。

郑志明有一手绝活——能把手工锉削和手工划线钻孔的精度控制在毫米级。据他介绍,手工锉削是钳工用锉刀去除零件上多余的材料,以得到不同形状或者不同尺寸的零件,锉削的精度取决于加工过程的手工控制。“我可以用锉刀加工到0.002毫米这个精度。”郑志明说,“相当于头发丝的1/40。”

而划线钻孔是在钳工操作台的划线平板上,用高度尺、划线尺在零件上画出相应的位置线,然后再拿到钻床打孔。“用钻床加工之后,孔与孔之间的距离精度可以控制在0.05毫米以内。”

除了这两项绝技,郑志明在微型汽车后桥壳自动焊接方面,还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据他介绍,桥是汽车的安保件,汽车行驶完全要靠桥,其质量尤为重要,而微型车后桥的工艺,很特殊,也比较复杂。以往,其生产制造的成本比较高,而郑志明研发的机器自动化技术,能够提高生产质量,还能降低成本,节约人力。

“关键技术必须得我们自己来掌握”“工匠就应该是站在工匠的高度去完成工匠应该做的事情”这是郑志明对自己的要求。他瞄准新技术前沿,从机器人编程、控制技术学起,再到机器人设计制造,经过苦学探索,他硬是啃下了《机器人编程》等十几本书,成为自动化技术方面的“土专家”。

2014年,以郑志明的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至今已完成1202个自主创新项目,先后培养了200余位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郑志明认为,培养优秀的工匠群体,首先应该让技师了解行业,了解自己,把目标定位好。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项目,让人才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提升实力,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撑。

对于未来,郑志明也有很多思考。“今后的发展方向肯定是要朝着人工智能去发展的,这对于我们汽车行业来说是必经之路。对我们工匠来说,现在也在尝试或者说已经在做这些工作。我们努力去创新,创新出了很多设备去代替工人的体力劳动,减少他们的劳动强度,同时提升产品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学习、融入了很多智能化的技术,未来还会有更多。”(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詹媛)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科普员赵鹏
太傅级
从制造到智造,每一项技术研发,每一次工业变革,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工匠的深耕、钻研、重复、创新、传承。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联合新华网,相关协会、学会,央企、国企、科研院所等,重温75载光辉历程,邀请院士、专家,畅谈制造强国的建设成就,深入全国寻找强国建设一线的生动实践故事,以“科普话强国”为主题,呈现强国建设中科技创新的强大动能,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2024-07-20
科普达人精英
太傅级
有国才有家,关键技术是买不到的,必须依靠自己掌握。
2024-07-21
科普zhljr
少师级
已阅
2024-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