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在服务“三农”中“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原创

近日,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公布《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的批复》,由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牵头建设的河南开封棉花科技小院成功获批,成为河南大学首个国家级科技小院。

河南大学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河南开封棉花科技小院专家团队面向我国食用油和蛋白食品原料产能不足的重大需求,聚焦棉花种子安全利用和重要农艺性状改良的“卡脖子”问题展开科研攻关,创新推动高水平有组织科研、高效益社会服务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在“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中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科研攻关破解“卡脖子”难题

我国长期存在食用油和蛋白食品原料产能不足的“卡脖子”问题,严重依赖进口。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我国常年种植5000万亩棉花,可产生600万吨皮棉和1000万吨种子。棉花种子富含油脂和蛋白,若能培育出植株有棉酚且种子“0”棉酚的新型棉花并推广应用,则相当于在不增加耕地的情况下多种植5000万亩大豆。但是,由于棉花种子棉酚严重危害哺乳动物生殖系统,不可大量食用。虽然通过化学工艺可去除90%的种子棉酚,但残留棉酚仍可经饲喂动物进入餐桌,威胁人类健康。同时,植株棉酚对抵御病虫害必不可少。因此,培育出植株有棉酚且种子“0”棉酚的新型棉花,是实现“粮棉油”一体高值化利用的终极目标。

瞄准这个国际难题,河南大学邹长松教授带领团队聚焦棉花领域种子安全利用的瓶颈问题,实现了不影响棉花综合性状和植株棉酚含量,定向地、完全地去除种子中棉酚等有毒次生代谢物,获得了种子“0”棉酚新型棉花材料,使棉花种子蛋白和油脂可以安全食用,实现了棉花“粮棉油”一体高值化应用。以此,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委托技术开发横向课题2项,企业捐赠50万元,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件,申请国际PCT专利2件、国家发明专利3件,审定棉花新品种2个。

成果转化深挖“粮棉油”潜力

为推动“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河南开封棉花科技小院与龙头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获得种子“0”棉酚新型棉花材料,从源头上彻底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实现棉花种子优质油脂和蛋白的充分利用。有望制定棉花种子食用国际新标准,变革棉籽油和棉籽蛋白加工工艺,促进绿色加工,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

棉花“粮棉油”一体高值化综合利用,可实现收获一亩棉花(棉纤维)的同时收获相当于一亩的大豆(油脂和蛋白),实现每亩增收400—500元,显著提高了棉花的经济附加值,极大地提高了种植户的植棉积极性,不仅保障了国产原棉的持续稳定供应,而且在不增加耕地面积的前提下,提高我国食用油和蛋白的自给率,有效缓解油料和蛋白的短缺“痛点”问题。该成果落地将在延伸棉花产业链、改变我国原棉生产格局、提高我国土地利用效率等领域实现新突破。

人才培养找准“关键点”发力

科技小院是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平台。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助力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人才,是它的一项重要使命。

河南开封棉花科技小院与河南英沛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新疆新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讨产业升级的新路径和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合力打造“高校—导师—研究生—农业企业—农户”多元合作平台,逐渐形成“生产问题选题—综合方案设计—组织协调落地—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农业人才高质量培养”的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快了生物学科卓越研究生的培养进程,为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培养强农兴农新型人才贡献了“河大智慧”。

优秀的农业人才,不光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有炽热的“三农”情怀。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将科技小院作为育人载体,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知农爱农为底色,推动培养有“三农”情怀的新时代高层次新型农业人才。

河南开封棉花科技小院成立了党支部,在服务农民和农业实践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积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火热的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成为不少生科学子的青春理想。

将科研与应用、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奉献与成长紧密结合,河南开封棉花科技小院聚焦国家所需、农业所需、农民所盼,奋力在“解民生、治学问”的过程中“育英才”。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吉光(梁云立)
太师级
已读
2024-09-27
包成平
少傅级
阅读
2024-07-29
⭐小幸福⭐
庶吉士级
已阅
2024-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