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5011 篇文章
一位患者做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换入一个人工机械瓣,而这种机械瓣属于异物,长期和血液接触会产生血栓,从而增大患者罹患卒中的风险。预防血栓产生可以让该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但这种预防性的服药又会增大他出血的风险,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大出血。
作为他的医生,要面对几个问题: 该患者是否要在术后服用抗凝药? 服用哪种? 如何服用? 如果服用的话,要如何监测以确保安全?
患者某家属甲说:我觉得可以用A药,我另一个亲戚也是换了瓣,一直用了十多年都没事。
医生乙说:以我二十年的临床经验,反对用A药,我接诊的大部分使用A药患者都出现了凝血障碍,部分甚至死于大出血。还是吃B药好,更安全,很多换瓣的患者都是用B药预防血栓。
医生丙说:支持用A药,A药能有效避免血栓形成,而且我做过动物实验,证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使用A药是安全的。
医生丁说:支持使用A药。因为根据我在一项历时5年随机对照试验(RCT)中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在安全范围内使用A药利大于弊。
那么在上述几个人的表述中,你觉得应该听谁的呢? 要做出什么决定可以更大程度保障患者的安全,进而避免可能因为此次决策导致的医患纠纷?
以上四位说的也算是有理有据,都是从以往的经验、经历出发,那是不是有一个方法可以把各个方面进行概括、科学的结合得出医疗决策呢?那就是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一种医疗模式,它强调在临床实践中,基于当前可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患者的实际状况及意愿,做出最佳的医疗决策。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实现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意愿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临床诊疗行为的科学性。
可以说循证医学的过程既包含了循证的客观和理性,在决策时又需要渗透一些人文关怀和对现实处境的考量。通过这种方法,循证医学旨在提高临床诊疗行为的科学性,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方案。将最大限度地考虑患者的权益,更加合理地利用卫生资源,成为连接医患关系的桥梁和改善医疗现状的重要手段。
2023年10月23至24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中心成功召开第四届循证杏林论坛,将前沿临床研究方法和证据分析在中西医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可有效改善医患关系。
如何运用循证医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循证医学要求广大医务人员本着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以患者为中心,基于最佳证据,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让患者获得更多实用的有效信息,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决策。
强调在医学实践中善于查询和利用科学证据,对各项技术和治疗方案进行卫生技术评估,同时更加注重从患者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出发,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尊重患者的独立人格和期望,从而制定和实施最适宜的诊疗方案。
加强医患沟通,即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尤其是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的担心与恐惧,对治疗方案的态度和期望;鼓励患者表达他们的观点,参与临床决策的制订,从而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建立起一个互信、理解、支持的桥梁,使医患关系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的医疗实践
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医患互信。这包括尊重患者、体贴患者、关爱患者,彻底纠正“以疾病为中心”的现象,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以患者为工作要点,从患者角度出发,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与患者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患者也通过电话、网页、论坛等多种形式向医生咨询,获得有关自己病情的基本知识,医生可以利用讲座、影视广播等多种方式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民众的卫生知识和基本医疗素养。在大型三甲医院,还可以开设专门的专家咨询服务,使医患交流能顺利、高效地进行。在临床实践中能很好地维护患者的利益,不管患者的经济状况如何,都一视同仁,以为患者提供最适服务为原则。
质优价廉的医疗资源
提倡合理使用药物,严格控制进口或合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使用,尽可能使用低价药,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循证医学的最终受益者是病人。他提倡以满意的终点指标为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看重要临床事件的发生率、病死率、致残率、生存质量等,体现了对患者的深切关怀。
循证医学的诞生和发展为广大医师提供了最佳的实践证据、临床思维和科学决策方法。重视最佳证据、成本效果和患者意愿,促进医患间的交流,保障其知情同意权,是建立互信互利医患关系的关键。
作者: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