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南京的山不高,为何都是名山?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普及规划学科知识,提升公众规划参与意识和水平。
收藏

山不在高

有仙则灵

南京以低山缓岗为主

实际上包括了地貌单元中的

低山、丘陵和岗地

或独特秀丽或厚重深沉

交织形成了

南京独特的山水画卷

方飞 摄

虎踞龙盘的低山《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钟山在南京中山门外,一名蒋山(汉秣陵尉蒋子文追逐盗贼死于此,三国时东吴孙权为蒋子文立庙于钟山,为了避其祖父孙钟的名讳,把钟山改称蒋山),又称紫金山(因其岩层有紫色页岩,远望现紫金色,故名)。高度达四百五十九公尺,为南京的主山。

山前正中为中山陵,左为明孝陵、廖仲恺墓,右为灵谷寺、邓演达墓。山的周围,古迹众多,例如山南面的梅花山,原来就是三国时孙权的陵墓;山北面有明朝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吴良、吴桢等的坟基,大多数还有遗迹可考。

图源:南京钟山风景区

钟山在六朝时代,寺宇特多。梵宫琳宇,钟磬之声相闻。梁朝以前,有佛寺七十所,现在仅存山右的灵谷寺。

钟山在1929年以后,已全部划归中山陵园区。现在北至岔路口,东至马群,南至孝陵卫街,西至太平门、中山门,以环陵路为界,都已辟为独立的风景区。其中大部分为森林,泉壑幽深,万树参天,建筑相当雄伟,气象也很阔大。

1958年中山陵景区培育的雪松。(南京市档案馆馆藏)

除此之外
南京境内主峰海拔在300米以上的低山,还包括老山、横山、孔山以及云台山等,群山蟠绕,造化钟神。

**人杰地灵的丘陵****南京境内的丘陵占比要略高于低山,主要是指主峰海拔在300米以下的低矮石质山地,分布较普遍。**这些绵廷起伏的丘陵间或隐约可见楼台塔影,或幽然传出书墨沉香,青山灵气养成千年慧心,中华文化在苍翠间悠悠传扬。

熊伟 摄

清凉山
**清凉山在汉中门内。**旧说客从江北来,一路山皆不见石,过江到此始见石,所以叫做石头山。《建康志》引《江乘地记》云:“山上有城,又名石城山。”这里所说的城,便是指的石头城。又因山半有清凉寺,所以又叫清凉山。

清凉山风景优美,历史悠久,至今留有还阳井、清凉台、翠薇亭等遗迹,以及善庆寺、清凉寺、一拂清忠祠、崇正书院、扫叶楼等多处遗址。

栖霞山
**南京东北四十里有栖霞山,山高三百十三米,东接宝华山,南望乌龙山,是江南的名胜之一。**栖霞在六朝以前,并不出名,自南齐处士明僧绍隐居到这里,才渐渐为人所知。

栖霞山山上到处有枫叶和阔叶树,每年到了深秋,红树青山,相映成趣。南京有句谚语,叫做“春牛首,秋栖霞”。


图源:南京栖霞山风景区鸡笼山
**城北有鸡笼山,山东北有长陇,与鸡鸣寺相连。**鸡笼山上旧有北极阁,现在改建为气象研究所,所以一般人就把这里称为北极阁。

据《景定建康志》记载:山高三十丈,周围十一里。又据宋朝人乐史的 《太平寰宇记》记载,该山西接落星岗,北临栖元塘(即胥家大塘)形状好像鸡笼,所以叫做鸡笼山。

幕府山
**南京的山形地势,在北面是以幕府山为坐为靠的。**今天所谓的幕府山,西南起上元门,东北至燕子矶,西南—东北走向,长约6公里,宽约1.5公里。山有五峰,主峰北固峰偏西,海拔205米。回顾历史,俯江险要、巉岩陡壁、溶洞散布、沟壑纵横的幕府山,既为南京北郊门户,不乏兵争战事,也因“五马渡江”等史事与达摩夹骡等传说,留下了诸多所系匪浅、意义非凡的胜迹。“五马渡”,开启了历时百余年的东晋皇朝,以及接续其后的宋、齐、梁、陈,如此才成就了“六朝古都”南京。

南京的丘陵还有燕子矶、狮子山等等,无一不是蕴积深厚。金陵城坐拥其中更显风流。

顾树荣 摄

熙来攘往的岗地南京境内的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一半还要多,他们主要由松散沉积物堆积而成高度不大顶部平缓成长条状的垄岗,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两侧山麓地带。

雨花台
雨花台在中华门外二里,高约一百公尺,长约六七华里。在三国孙吴时代,叫做石子岗。因为岗上多五彩石,又叫做玛瑙岗。现在的雨花台,只有石子岗东边的一部分,原名梅岗。这一带的山陵,远揖江峰,近俯城蝶,风景非常优美。

雨花台形势险要,历代发生战争时,这里总是兵家必争之地。1949年12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建立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如今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现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示范点。


顾树荣 摄

鼓楼岗
南京市城区的正中央,有一座隆起的小山岗,就是鼓楼岗。鼓楼岗原名黄泥岗,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年),按照“左列鼓架,右建钟楼”的布局,朱元璋下令在黄泥岗上修建钟鼓楼,鼓楼因此得名。因为鼓楼是明朝都城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在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雨后,依然巍峨耸立,格外引人注目。

五台山
同为岗地的还有南京五台山,五台山古名红土山,又名小仓山。《江南通志.古迹考》:“山势由钟山而来,起伏曲折土色赤,亦为红土山,实冶城西北隅一胜地。”乾隆年间五台山被定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名为“谢公古墩”。

195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号召全市团员青年义务劳动,肩扛手搬车推,苦战八个月,依山就势建成了可容纳两万多名观众的田径场。由此,五台山揭开了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1953年的五台山体育场。

是这个山水城林

浑然一体的城市骨架

这些岗峦居于闹市之中

形成山水城林相拥、

山与人共居之势

为繁华的金陵城隐去几分喧器

平添一段清韵


图源:顾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