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这种肺癌术前不需要做那么多检查,了解一下

TopMD
Top Medical,为医学而生
收藏

2020年11月19日TopMD《约吧大医生》第42场患教直播探讨的内容是“谈磨玻璃结节色变”有必要吗?

本期节目为TopMD2020国际肺癌关注月特别节目,做客直播间的专家是我们的老朋友:复旦大学胸部肿瘤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

磨玻璃结节是所有类型肺结节中最危险的类型吗?多发磨玻璃结节比单发的危险?发现磨玻璃结节到底应该怎么查?不是肺癌的高危人群,这低剂量CT又该怎么查?查出磨玻璃结节需要吃药吗?

陈教授多年来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做了大量的研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190多篇研究,其中有16篇文章20次被10个国际指南引用,解决了很多临床当中的实际问题,改变了临床实践,提高了患者的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次直播陈教授带来了有关肺磨玻璃结节他的最新研究,把磨玻璃结节讲清楚了!

本期直播在TopMD全媒体矩阵:新浪看点、腾讯新闻、腾讯视频、搜狐视频、趣头条、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百度健康9家平台同步直播,观看量高达654762次!整场直播引发网友高度关注,病友们在直播间内的留言提问近百条!

(TopMD肺癌病友群及TopMD直播间部分留言)

(部分在线观看量与首页推荐)

我们将本次直播按大家关心的topic进行了精心剪辑,并在全网进行二次播出,今天是第(6)集:怎样的手术时机和方式能让磨玻璃结节型肺癌病友活得更长更好?陈教授马上告诉您。

说说“原位癌”和过度诊断过度治疗

胃癌、食管癌、肠癌,很多种肿瘤在医学上都有原位癌的概念,但肺癌原位癌这个概念直到2015年WHO才正式提出,在2011年只是有外国学者在《JTO》上发表文章提出。所以在2015年之前,肺癌的分期都是按照病灶大小来分,2cm以下的属于一期,而不是像其它肿瘤一样按照浸润深度来进行分期,这也是为什么肺癌预后差的一个原因。

基于此原因,医疗界之前都是按照一、二、三、四,四个期别对肺癌进行治疗,那时认为肺癌外科手术时机最理想的是一期,但实际上一期的实性结节肺癌一经发现术后5年内也有20%的患者会复发、10%-15%的患者会去世,所以浸润前的原位癌时期进行治疗有它的必要性。但有了原位癌这个分期概念之后,接下来进行干预治疗会有怎样的预后?这个大家还不得而知。

浸润前的原位癌我们如何找准手术时机尽可能把它早期干预掉?又如何保证不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这是肺癌外科领域面临的全新挑战。

陈海泉教授认为,第一点就是良性的不能当恶性的开。患者认为手术后切下来的结节经过病理诊断是个良性,这是件好事,其实不然!虽然说医学没有100%的准确,但还是应该尽量避免良性当恶性的进行手术。第二,早期不能当晚期开。第三,不影响病人的人生轨迹和职业生涯,得找个合适的时间进行手术。

听过“微创3.0”吗?对GGO型肺癌的诊治有极大的帮助!

2018年陈海泉教授团队在《Ann Surg》发表文章,提出“微创3.0”的概念,即:切口微创、器官微创、系统微创。下面咱们来简单的解读一下这个伟大的“微创3.0”。

切口微创很好理解,指的是切口大小,而器官微创是微创3.0理念的核心。什么叫器官微创?早期肺癌在遵循肿瘤学原则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保留正常肺组织。尽量不要破坏肺的正常的解剖结构,因为正常结构一旦被破坏,会影响病人今后的生活质量。

2016年陈海泉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上发表了《术中冰冻病理指导个体化肺癌手术方式》,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术中送病理结果为良性,就不需要再进一步给病人做肺叶切除。如果术中送病理的结果为原位癌和微浸润癌,也只需要给患者做个局部切除就可以了,不需要继续清扫淋巴结。

这个方法使手术的准确性达到了96%,对国内外肺癌外科都是个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影响深远。《JCO》也在同期为这篇文章配发了社论:《外科个体化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那另外4%术中冰冻病理诊断错误的患者,预后又是怎样的?通过进一步的随访研究这个问题也有了最终的答案,今年10月他刚刚在《Chest》上发表了文章:通过对这4%的人群进行长期随访,发现这部分病人尽管在术后又进行了手术治疗,但长期预后依然良好,术中冰冻病理即使存在诊断误差,也并不影响这部分患者的长生存。

另外就是淋巴结清与不清的问题,2018年陈教授也得出结论:GGO型肺癌术中淋巴结清和不清预后是一样的。2020年陈海泉教授团队在《ATS》上又发表了一篇文章,以肺段为单位,位置、影像学特点,能怎么样预测淋巴结的转移,为系统性清扫淋巴结、选择性清扫淋巴结和不清扫淋巴结奠定了基础,这篇文章应该是目前为止有关淋巴结转移规律最好的一篇文章,《ATS》同期为这篇文章配发了社论。以这篇文章为基础,陈海泉教授团队正在开展两个前瞻性的研究,大约2-3年能完成。我们期待!

说完最最重要的器官微创,咱们再来解读一下“系统微创”。过去手术时候通常只考虑手术时间的长短和用药对全身系统的影响,现在更需要考虑术前一些检查到底该不该做。

因为过去这些肺癌手术规范都是按实性肿块来创建的,术前要做很多检查,比如腹部CT、头颅磁共振、支气管镜、骨扫描或PET-CT、纵膈镜等,术中要做肺叶切除加纵膈淋巴结清扫,如果磨玻璃结节型肺癌再按这样的诊疗方法肯定不合适,磨玻璃结节型肺癌要有属于自己的诊疗规范。

2015年陈海泉教授团队在《J Thorac Cardiovasc Surg》上回顾性的总结了1026例磨玻璃结节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行支气管镜的情况,就发现:他们术前做支气管镜的结果全都是阴性的。

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没有肺癌高危因素、周围型GGO术前检查可以不做支气管镜了,这篇文章2015年发表时也是被杂志主编高度评价。

目前陈海泉教授团队准备将进一步的前瞻性文章进行发表,相信有关于磨玻璃结节术前检查是个怎样的标准,很快就会成为定论了。有关于GGO术前是否要做骨扫描和头颅磁共振的问题,研究也做完并已经在线发表,结论也是:不需要!这些研究结论不单单是帮助国家节省了医疗资源,更重要的是给病人减少了痛苦,让病人活得更长更好!

下期《约吧大医生》除了我们的患者朋友之外,医生同道也可以围观一下:GGO型肺癌的预后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一系列研究将各种类型GGO的预后因素说清楚。

【法律声明】本栏目为TopMD原创,版权归出品方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剪辑及修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期节目为医学科普目的,不可代替医生的面诊,相关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