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早8点的巴黎,55名女运动员从亚历山大三世桥下的平台跃入塞纳河,拉开第33届夏季奥运会的铁人三项比赛帷幕。2个小时45分钟后,55名男铁人三项运动员从相同地点跳入河中,展开激烈角逐。
和运动员一样兴奋的,是巴黎市政府。为了让比赛在塞纳河中进行,他们在过去几年中**斥资14亿欧元(约合105亿元)改善水质。**此刻,付出总算有了回报。
2017年,“让比赛在塞纳河中进行”的承诺,很大程度上帮巴黎赢下举办权,但同时也震惊了全法国。毕竟,当地人明白这条河有多脏:**因为水质污染严重,当地政府在1923年下令禁止人们在塞纳河游泳,**禁令至今都未正式解除。
更受争议的是,在这场比赛开始前,塞纳河水质几乎就没合格过,本应在7月30日举行的男子铁人三项比赛甚至都延后了一天。
水质之所以没有合格,主要是**因为大肠杆菌和肠球菌超标。**换句话说就是,塞纳河中的“粑粑含量”太高了。
横穿巴黎的塞纳河,是很多人心中的“浪漫之河”。这样一条河为什么会与“粪便”产生如此紧密的关联?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地下,从这座城市的排水系统说起。
巴黎如今的排水系统,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那时,世界各大城市主要采用的是**“合流制排水系统”。**
合流制排水是将生活污水、雨水混合在同一管道内,然后集中处理的方式。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居民家中厕所和厨房排出的污水,会在地下某处与街道上的排水管道相遇,**之后,这两类污水混合在一起共同流向污水处理厂。
如此一来就有个隐患:当遭遇大雨时,排水系统中的水量可能会超出污水处理厂的承载能力,导致管道内水位上涨,最后从居民家中的洗手池甚至马桶中溢出来。
想想这些溢出物的成分:它即有左邻右舍的粪便,又有雨水在街道上冲走的各种垃圾。为避免这种可怕的情形发生,工程师便在管道中间设计了一个排水口。于是,当污水开始上涨时,就可以通过这个排水口排入河道。
放在巴黎的场景下,每当遭遇强降雨时,**那些包含着大量粪便的混合污水,就会排进塞纳河。**巴黎官方表示,在奥运会前,这种排放每年大概发生12次,这也难怪塞纳河水中的“粑粑含量”一直居高不下。
除了合流制排水系统,在巴黎周边的一些古老小镇,民宅中的排污管道甚至直通塞纳河及其支流马恩河。此外,塞纳河的巴黎河段上,还有大约170艘船屋,生活在船屋上的人,吃喝拉撒产生的废水也都是直接排入河中。
为降低塞纳河水中的“粑粑含量”,巴黎政府开启了一系列工程项目。
针对古老的合流制排水系统,他们在奥斯特里茨火车站附近的地下,建造了一个容积高达4.6万立方米,相当于20个奥运标准泳池大小的储水池。当再次遭遇强降水时,**那些本应排入塞纳河的污水,就会被引到这个巨大的储水池中。**等降雨结束,工作人员再有序将储水池清空。
不过这种方案并非万无一失。奥斯特里茨储水池项目方表示,他们的目标是把每年向塞纳河排污的次数由12次降至2次。这意味着,**如果在奥运期间遭遇连续降雨或超大雨量,**以至超过储水池容积,含有粪便的污水还是会流进塞纳河。
针对居民下水管道直排河水的问题,巴黎成立了一支队伍,挨家挨户劝说住户把排污系统连接到市政管道上。他们还在有船屋停泊的码头安装了污水管道和污水泵。对愿意配合改造的市民,政府每家(船)补贴6000欧元(约合4.7万元)。
在狂砸14亿欧元、调动多个部门,并引发无数争议后,巴黎的治水举措能否收获成效?这主要取决于河水中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含量。
世界游泳联合会的《开放水域游泳手册》指出,“这两种细菌是监测粪便污染的可靠指标”。
如果想让比赛顺利进行,那么塞纳河河水中的大肠杆菌含量不能超过**“每100毫升1000个菌落形成单位”,肠球菌含量不能超过“每100毫升400个菌落形成单位”**,否则运动员可能会出现腹泻、呕吐和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为了运动员的健康安全,《手册》对水质采样也提出了严格要求:主办方必须在正式比赛的前2个月、前7天、前48个小时及当天,分别于比赛河段的3个点位取样,并以最差结果作为最后的水质标准。
由于7月26日和27日一直阴雨绵绵,塞纳河7月30日的水质检测没能达到标准。巴黎奥组委只能宣布,将原本于当天举行的男子铁人三项比赛推迟到第二天。幸运的是,7月31日塞纳河水质终于达标,当日的女子铁人三项以及被推迟的男子铁人三项才得以顺利进行。
巴黎奥组委想必是长舒了一口气:14亿欧元没白花!
更好的消息是,法国希望将这次的治理成果延续到奥运之后。巴黎市长表示,他们计划在2025年,**沿塞纳河畔开设多个公共下水点。**这样一来,市民和游客不仅能在岸边感受这条“浪漫之河”,更能在水中体验巴黎的流光溢彩。
“禁游法令”颁布101年后,塞纳河再次迎来了一跃而入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