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杜祥琬:高水平的应用研究,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深化

科学报国正当时
原创
科学报国正当时官方账号
收藏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网推出“院士高端科普”栏目,邀请各领域院士就我国当下热点科技问题给予权威解答,服务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提升科研科普能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科普力量。#千万IP创科普

杜祥琬说,如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在于基础学科上,从核武器到高能激光,其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很多,体现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基础学科功底深厚的学者,能在重要时刻解决关键问题。

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曾有一份苏联专家提供的学习资料。当时大家对资料中的一个关键数据产生了争议,周光召先生以特有的敏锐和智慧,做了一个“最大功”的计算,证明了数据有误,从而结束了争论。后来的试验结果也证明了他计算的正确性。这是一位科学家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人,坚持唯真求实的勇气和品格的表现。周光召曾对杜祥琬说:“做国防科研,不能放弃基础研究,这样才能适应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这句话对杜祥琬后来的工作也有实际指导意义。

于敏1966年在上海华东计算所算题时,从物理概念出发,发现打印纸带上一个错误数据,让大家刨根问底,最后发现是计算机一个晶体管出了问题,修好后数据就对了。这又是一个物理学家用深厚的理论功底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案例。

高水平的应用研究,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深化。据杜祥琬回忆,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他们遇到的很多工程问题都需要靠基础研究来解决。其时,不仅邓稼先等领导同志带领大家在基础研究上下功夫,周光召、于敏、黄祖洽和周毓麟等还为提高大家的业务水平亲自编写讲义,《爆炸物理》《二维流体力学》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在那个年代,他们的做法提高了我国核物理整体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水平,也为一代青年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养料。

在高能激光系统的研究中,杜祥琬也深切感受到基础研究的重要。自1960年激光被发明后,国内外都为强激光系统做过多轮努力,但均以失败告终。我国863计划中激光技术领域的项目启动后,基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我们分解了高能激光系统,明确了需要从基础研究开始,逐步认识有关的两大物理问题,并掌握七项关键技术。正是在基础研究的推动下,我国新型激光技术的研发达到国际高水平。

反过来,应用研究中出现的一些始料未及的新现象,也会打开基础研究的新天地。中子物理学是核物理的核心学科,一般情况下,线性中子输运方程就可以描述核装置(包括核反应堆)中的中子情况。但我们在研究核聚变物理时发现,在聚变反应剧烈时,线性方程不再适用了。于是,我们提出“非线性中子输运方程”的概念,并由此提出了高能中子的密度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核密度,这时就不得不考虑中子之间的碰撞。超高能中子的测试项目,阐明了它对认识武器物理的意义。

杜祥琬认为,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密不可分,不仅基础研究有助于破解应用研究中的难题,应用研究中提出的新问题,也会反馈到基础研究中,进而提高整个学科的水平。

正如杜院士所说,科技自立自强就是要加强基础研究,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解决实际问题,以基础研究的深化推动高水平应用研究的发展。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师级
阅读理解
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