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相信这个问题提出,一定能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群里收到一大堆教诲,比如隔夜菜会中毒、隔夜菜致癌,我还看见过隔夜菜导致贫血的新闻。
隔夜菜似乎成了健康饮食的禁忌。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本文将深入探讨隔夜菜的真相,为您揭开隔夜菜的神秘面纱。
首先说下隔夜菜致癌的问题
亚硝酸盐,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心生恐惧。确实,亚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亚硝酸胺,后者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都会致癌。
说隔夜菜致癌主要是其中含有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怎么来的呢?
某些蔬菜中天然含有亚硝酸盐,比如甜菜、卷心菜、胡萝卜、芹菜、菠菜等,这些蔬菜也是我们主要的亚硝酸盐来源。在安全剂量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摄入亚硝酸盐的浓度上限为0.06-0.07mg/kg),亚硝酸盐可以作为人体的氮源,补充人体的必需元素氮,对心血管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并且其实人体内的亚硝酸盐主要还是我们身体自己生产的。[1]
亚硝酸盐危害身体的根本原因是进入体内被分解产生亚硝酸胺,而蔬菜里的维生素C可以抑制亚硝酸盐变成亚硝酸胺的反应,所以亚硝酸盐与蔬菜中维生素 C 存在动态相关,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可以更好地让亚硝酸盐保持“人畜无害”。
我国食品卫生标准GB 2762-202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中取消了对新鲜蔬菜和肉类的亚硝酸盐含量限制,在酱腌蔬菜中残留量标准为 20 mg/kg。这表明我们并不会担心新鲜菜里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威胁。而且实验发现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也不会超出限制。
香港食品安全中心公布了一项实验[2],测试了小白菜、苋菜、白花菜、蔬菜汤在室温和冷藏条件下储存亚硝酸盐的变化,发现:
在室温下储存时,一些煮熟的蔬菜和汤在储存12小时后开始检测到亚硝酸盐的增加;
在冷藏条件下,仅在储存72小时后的一些样本中检测到低水平的亚硝酸盐。
这说明隔夜菜根本不用担心亚硝酸盐的问题,同时香港食品安全中心建议
从食品安全角度,建议剩余食物应在烹饪后2小时内冷却并冷藏,并在3天内食用完毕;
室温下,煮熟蔬菜的保存时间应限制在4小时内,以避免有害细菌的生长和毒素的形成。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仍然是有限量标准的,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 在加工肉制品中残留量标准为亚硝酸钠≤ 30-70 mg/kg。
隔夜菜可以导致贫血吗?
其实仔细看看那个新闻就能发现,新闻的主人公长期以来肉类(或者说动物性食物)吃得较少,动物性食物是维生素B12的唯一来源,由于维生素B12缺乏而出现大细胞性贫血,与菜是否隔夜不存在关联。
隔夜菜真正的注意事项
我们应该尽量吃新鲜的食物,但是也没必要制造无端的恐慌,更加需要知道保存食物真正要关注的内容:
(1)不要等菜凉了才放入冰箱,避免微生物繁殖
在常温下放置,容易导致食物被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或者某些微生物大量繁殖超过人体耐受极限,再次翻炒虽然可以杀死某些微生物,但是它们产生的有毒物质,高温不一定能消除。
因此不要等菜凉了才放入冰箱,并且最好放入之前先加热。
(2)冰箱里的食物要用保鲜膜或者有盖子的饭盒隔离开,避免交叉污染
(3)定期清理冰箱
不要以为冰箱就绝对安全,某些耐冷细菌(如李斯特菌)和霉菌是不惧低温的,依然可以在冰箱里繁殖,污染食物导致食物中毒。
(4)食物最好不要长期留存超过2天,发现异味立即丢弃
(5)某些特殊的食物不能长期保存,比如泡发的木耳,泡发时间最好在1-2小时内,不要隔夜,否则可能导致米酵菌酸毒素中毒,其病死率为40%-100%,没有特效解毒药。
(6)吃东西应该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隔夜菜并非健康饮食的禁忌,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处理和保存。通过科学的了解和合理的操作,我们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保障了饮食的安全与健康。让我们以更加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对待隔夜菜,享受健康的生活。
参考资料:
[1]Ma L, Hu L, Feng X, et al. Nitrate and Nitrite in Health and Disease. Aging Dis. 2018 Oct 1;9(5):938-945.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147587/pdf/ad-9-5-938.pdf
[2]Centre for Food Safety. Changes in Nitrate and Nitrite Levels of Cooked Vegetables during Storage. 2022.
https://www.cfs.gov.hk/english/programme/programme_rafs/files/programme_rafs_fc_01_46_1.pdf
作者:蒋永源第三军医大学内科硕士
审核: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文章由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