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 露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审核:朱侥侥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主任护师
您是否曾经历过这样的尴尬时刻:正享受着户外漫步或激烈运动的乐趣,突然脚下一滑,伴随着一阵剧烈疼痛,意识到自己不幸“崴脚”了。本以为休息一段时间就好了,可不知怎么回事,不仅疼痛没有缓解,“脚脖子”还肿了起来,甚至没办法好好走路了。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小小“崴脚”知多少
崴脚,医学术语为“踝关节扭伤”,通常在行走、跑步、跳跃时,踝跖屈位,突然向外或向内翻,导致踝关节超出正常活动范围,损伤周围的韧带、肌肉和关节囊。轻者可能只是短暂疼痛和轻微肿胀,重者可能导致韧带撕裂,甚至骨折,需要长时间康复。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踝关节损伤分级如下:
1.一级(轻微)损伤:韧带被拉伸但没有撕裂。表现为轻微疼痛,可能伴有轻微肿胀和局部压痛。治疗这种损伤需休息、冰敷、压迫包扎和支持性绷带。
2.二级(中等)损伤:部分韧带撕裂。表现为中度到严重的疼痛、肿胀和瘀伤;关节活动受限。治疗时除了上述方法外,还需要使用拐杖或行走靴来减少负重。
3.三级(严重)损伤:完全韧带撕裂,可能伴有其他韧带损伤。表现为剧烈疼痛、显著肿胀和瘀伤,关节不稳定。治疗时一般需要使用石膏固定或者手术修复,并在恢复期间进行康复训练。
二、科学预防“崴脚”很重要
1.合理穿着
选择合适的鞋子至关重要。运动时应穿着专业运动鞋,这种鞋子鞋底抓地力强、缓冲性能好,能有效降低崴脚风险。日常生活中,应选择大小合适、跟脚且鞋底防滑的鞋子,避免因鞋子过大、过小或鞋底湿滑而发生意外。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充分热身与拉伸
无论是运动还是长时间站立、行走前,都应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和脚踝部拉伸,增强关节灵活性,提前唤醒肌肉,减少意外的发生。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3.保持正确步态、观察地面情况
无论走路,还是跑步,都应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内八字、外八字等不良步态,以免增加崴脚的概率。行走时要注意观察地面情况,避开湿滑、坑洼地带。
4.强化力量训练
定期进行脚踝稳定性训练,如踮脚尖、提踵、侧向移动等,强化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
三、发生踝关节扭伤应如何处理?
1.RICE原则
(1)休息(rest)
崴脚后应立即停止任何可能加重损伤的活动,避免继续行走或负重,特别是踝关节扭伤时会感到疼痛加重的特定动作。在急性期(通常为受伤后的前24~48小时),尽量避免患脚承受体重,必要时使用拐杖、助行器或轮椅辅助行走,以减少对受损部位的压力。
(2)冰敷(ice)
崴脚后尽快对受伤部位进行冰敷,理想时间为受伤后1小时内开始冰敷,越早进行效果越好。每次冰敷持续15~20分钟,每2~3小时重复1次。需要强调的是,要避免长时间连续冰敷,以免冻伤皮肤或引起血管过度收缩。冰敷可使用冰袋、冷毛巾或专门的冷疗产品,将其包裹在薄布或毛巾中,直接敷于伤处。注意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防冻伤。
(3)加压包扎(compression)
使用弹性绷带或专用运动绷带,其松紧度应适宜,既能提供足够的压力以减轻肿胀,又不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从脚趾端开始,逐渐向上缠绕,均匀加压至踝关节下方。包扎时应确保绷带覆盖整个受伤区域,但避免在脚踝骨突起处包扎过紧。
(4)抬高患肢(elevation)
将受伤的脚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如躺卧时用枕头垫高,坐立时将脚搭在椅子或桌子边缘。尽可能在休息时保持患肢抬高的状态,尤其在急性期,白天和夜晚均需如此,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疼痛管理
崴脚后,轻度疼痛可使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布洛芬。若服药后,疼痛无缓解或进一步加重,应及时就医。
3.评估伤情
观察崴脚后症状,若脚踝疼痛持续不减、肿胀明显、关节活动受限、皮肤颜色异常等,可能是严重损伤的信号,务必及时就医。
图6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4.康复治疗
根据患者的伤情,医生会建议采用物理疗法、功能锻炼或手术治疗等。患者务必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踝关节功能,防止慢性踝关节不稳定。
预防崴脚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做好运动防护。若不慎发生崴脚,科学应对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加速踝关节康复。让我们从细节做起,守护好自己,远离“足下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