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假期,忙着走亲访友、吃喝玩乐,惬意的享受美好时光的你,是否有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会产生一些在控制范围之外的小动作?最常见的就是眼皮跳、抖腿、肌肉突然抽搐等等。奇了怪了,人不是理所应当地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吗?那这些突然的激灵该何如解释?
图源:soogif
#1眼皮跳
常言道,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古人们喜欢用玄学来合理化自己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眼皮是负责闭眼这一行为的,这个动作由围绕眼睛的眼轮匝肌来完成。肌肉动作受神经控制,眼皮跳在医学上称作“眼睑震颤”,就是控制眼皮肌肉神经的不正常兴奋。神经没缘由地兴奋,部分的眼轮匝肌肌纤维在短时间内不能自主地持续收缩,牵动覆盖在这些肌肉上的皮肤,于是引起了眼皮跳。
说是没缘由,也不算完全准确。正常情况下,眼睛受到刺激,眼皮发生闭眼动作,是自然的保护眼睛的行为。例如强光、药物产生的刺激,或眼睛被吹进了异物,或常常抽烟喝酒等等,都有可能刺激到眼睛,引起这个动作。在疲劳过度、用眼过久或睡眠不足之时,尽管针对这些刺激,人主观上不能太意识得到,但眼睛疲劳就有可能频繁引发眼皮跳。
图源:Pixabay
此外,一些病症也有可能引起病理性眼皮跳。例如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脑干的血管硬化扭曲,一旁与之并行的支配眼皮肌肉运动的面神经被血管压迫,产生持续性的神经异常兴奋,引致肌肉不停收缩,眼睛就眨个不停,这是眼睑痉挛,很难自愈。一般来说,病理性的眼皮跳持续时间长,眨眼幅度大,还是很容易区分的。
#2抖腿
医学上有一种“不宁腿综合征”,症状主要就是不可抑制地抖腿,和我们日常的抖腿行为比较相像。不过,这个不宁腿是一种神经性疾病,与多巴胺代谢异常和铁缺乏等有关,并且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不宁腿综合征的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抖腿行为,抖腿的同时,伴有强烈的疼痛、灼烧等不适感,还常有腿部痉挛现象。在深夜,患者常常因为此症造成的肌肉活动亢进导致整晚无法入睡。而我们平时生活中的抖腿行为却没有这么可怕,都是人为可控的,大多数并不属于疾病的范畴,而只是一种习惯动作罢了。
图源:网络
日常抖腿不是疾病,也没有什么健康上的帮助。尽管有人说抖腿可以缓解现代人久坐带来的下肢血液循环不畅的问题,但如果是久坐引起,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起来走一走。也有人说,抖腿能够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这跟人们生活中的一些习惯性动作,例如转笔、打响指等一样,只是心理依赖罢了。更何况,抖腿被认为是一种不雅行为,最好还是不要养成这习惯。
#3睡觉抽搐
这类肌肉抽动,医学上称“肌抽跃”,是一种急速的肌肉不自主的抽动,类似触电一样的动作。生理性肌抽跃还包括打嗝、疲劳或紧张时出现的肌肉抽搐。这些动作在正常人的日常生活中也会出现,与身体健康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那么,到底是什么引起这种睡着了忽然蹬一腿的情况呢?
这还得分为两种情况。在你要睡未睡、迷迷糊糊的时候,有时会伴着自由坠落感甚至是模糊的梦境,突然抽搐一下,还很可能因此就惊醒了,这就是“入睡抽动”。这种抽动一般不会影响睡眠。它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人入睡时心跳减慢、体温下降、呼吸变缓,肌肉也会随之放松,负责这一转换过程的系统偶尔会出点小错。
图源:soogif
还有一种有趣的解释认为,人脑是从爬行动物的大脑进化而来的,因此仍然保留了一部分爬行动物的应激反应模式。肌肉彻底放松时,大脑会以为我们在自由坠落。出于保护自身的需要,大脑指挥全身肌肉马上行动,试图在下坠的过程中抓到什么东西。于是,本已放松的肌肉会突然收紧,导致入睡抽动。
等你睡得沉了一些后再发生的抽动,就叫做“肌肉颤搐”了。这是由丘脑和大脑皮质的一种特殊的脑电波“睡眠锭”导致的,具体来说,就是脑电波突然出现大幅剧烈震荡,此时可能伴随身体局部肌肉的突然抽动。
由于这种睡眠中的肌肉抽搐在婴儿身上常见,有些研究者认为这一过程是大脑在学习或巩固神经与肌肉之间的对应关系,而这种学习在没有外界刺激干扰的睡眠时更容易完成。——这倒也能说明为什么婴儿好像成天都在睡觉,原来他们是在刻苦地进行“抽搐睡眠学习”。
图源:Pixabay
况且这种偶尔出现的脑电波震荡可以帮助我们安睡,能够在外部突然出现声音刺激时保护睡眠。哈佛大学医学院睡眠医学系的一项研究表明,脑电波中睡眠锭出现的频率越多,个体抵御外界干扰保持睡眠的能力越强,睡眠质量也越好。
#4你不知道的……
人体其实不像你想的那样容易受自己控制。例如你的心肌、平滑肌都在你注意不到的时候默默地运动着。
心肌从胚胎发育后的第3周起,就开始无怨无悔地收缩舒张,让心脏跳动了。即使离体的心脏,在短时间内仍会表现出自律的舒张收缩活动。
图源:soogif
而广布在人体食道、胃、肠脏、支气管、尿道、膀胱、血管的内壁上,甚至皮肤中的平滑肌,更是接受自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双重控制,能够长时间保持紧缩。即使我们主观上暂时疏忽了,平滑肌也会自觉地继续工作,使器官发生运动或维持其原有的形状。
因此,身体本来就在进行着一些你没注意到的小动作,突然发生点什么没缘由的身体反应,也不足为奇了。
供稿单位:重庆科技馆
作者:桃之,生态学博士生
审核专家:黄河、李春黎、陈涛、徐晓萍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