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黄帝内经》中的秋季养生保健知识

河北医大二院康复
原创
脑血管病康复,运动损伤康复,中医药养生保健,健康管理。
收藏

“春愁消,夏梦醒,天微凉,夜渐长,年年秋色同”。暑热渐渐退去,铺满回忆和收获的秋天悄然而至。《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气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周而复始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阳消阴长的转折点。立秋之后天气逐渐变凉,空气干燥,也是健康问题频发的时节,如何在这个特殊的季节里保养好我们的心身,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已经做了详细描述,下面就结合《黄帝内经》谈一谈秋季养生知识。

先看原文《黄帝内经·素问》的“四气调神大论”记载:“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养阴的重要时节。从五行角度讲,秋季属金,金气通于肺。肺藏魄,司呼吸主皮毛,秋季凉燥之邪易袭肺。所以秋季养生要顺应节气的变化,重在养肺,以便平和过渡到冬季。因此,秋季养生重在养肺。结合这个要义,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秋季养生。

**1.**起居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三月白昼逐渐变短,夜晚渐长,宜早睡早起顺应天地阳气的变化。穿衣以宽松舒适保暖为主,秋季是个“收敛”的季节,秋燥和秋凉是是秋季的特点。我们起居环境要注意保持适当的湿度35%-55%,夜间休息时关好门窗,因为夜间阳气内敛,易受寒凉之邪侵袭。感受寒凉之邪易引起咳嗽,腹泻等。

**2.**饮食

秋季是补肺柔肝调理脾胃的时令,谨和五味以使骨正筋柔。秋季的饮食以温性(姜,葱,羊肉),酸(乌梅,西红柿,橙子,蓝莓,山楂)甘(小米,红薯,山药,玉米,南瓜,土豆)食物为主。温能助阳,能驱寒凉,酸能收敛,不使气和津液耗散过度,甘味食物能够补充糖分和多种维生素,酸甘化阴,又能帮助收敛阳气,以抵御秋燥,以上食物大部分富含水分。秋季还要控制好饮水的量,每个人个体差异很大,以小便为淡黄色(也有说稻黄色)为饮水了合适,过黄或者浑浊,甚至呈现酱色,则是饮水量不够的标志。另外,还要注意不易饮用冰镇的饮料和啤酒,生冷油腻易生痰湿气的食物不宜多食,容易出现腹胀,腹痛和泄泻。

**3.**运动

“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秋季天高云淡,刚刚熬过暑热,呼吸着微凉的空气让人有一种神清气爽的舒适,躁动的情绪也逐渐收敛。多进行户外运动,以感受天地肃降收敛之气,不宜剧烈,适合散步、慢跑、慢速骑行、爬山等低中强度的运动。一些高强度运动,大量出汗后容易使阳气外泄,而引起风寒感冒。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中老年人则量力而行,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人,以微微出汗即可。

**4.**调畅情绪,安神定志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凉燥之气为秋季的主气。自古以来,秋天就是悲伤忧郁的季节,这种悲伤和忧郁也是经过夏季旺盛的生长和火热之后的一种总结,有未了的心愿,也有对未来的担忧。因此,不要太在意过去的得失,也不把未来的目标当成包袱,立足当下,努力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成功与否也在天数,正所谓大衍之数50,天数49,留一线与人争,争到了是运,争不到是命。秋季是总结过去,放下包袱,蓄势待发的季节,调养好精气神至关重要。

评论
河北医大二院康复
贡士级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南飞
202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