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柔性集成的突破:可变形金属有机框架薄膜的创新之路

李传福
原创
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从事与化学相关科普活动。
收藏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因其高度可调节的孔隙结构和化学功能性而成为材料科学的热点。然而,MOFs的应用一直受限于其负载与机械顺应性之间的权衡问题。2024年8月8日,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赵俊杰研究员团队在《Science》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该研究团队建立了一种受聚合物表层限制和控制的界面合成方法,成功在褶皱薄膜中实现了多个图灵图案。这些薄膜不仅具有完整的MOF表面覆盖,而且展现出了高达53.2%的应变耐受性。这种机械性能的增强,使得薄膜可以轻松转移到各种基底上,大大扩展了MOFs的应用范围。

与传统的MOF薄膜合成方法不同,赵俊杰团队采用了一种基于扩散驱动不稳定性的合成方案。这一方案利用了艾伦-图灵理论,通过两种试剂扩散速率的差异诱发不稳定性,从而产生褶皱结构。在合成过程中,聚合物面层为原子层沉积的ZnO表面提供了一个限域空间,控制了MOF共试剂向界面的扩散,实现了MOF的局部活化和长程抑制,最终形成了具有皱纹表面的MOF薄膜。

这种褶皱MOF薄膜的另一个显著优势是其即插即用的集成潜力。通过避免暴露在苛刻的MOF合成条件下,研究团队在精密电极上实现了软湿度传感器。此外,薄膜转移后的缺陷可忽略不计,保持了较高的H2/CO2选择性(41.2)和H2渗透率(8.46×10^3气体渗透单位)。

褶皱MOF薄膜的多功能性源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除了在气体分离膜中的应用,这些薄膜还可用于软传感器等领域。通过调整试剂浓度和聚合物表层的厚度,可以有效地改变反应扩散条件,实现多种图灵模式,从而定制MOF薄膜的性能以满足特定应用的需求。

通过创新的界面合成方法和对图灵图案的精准控制,研究团队解锁了MOF薄膜的可拉伸性能,赋予了它们即插即用的潜力。这些可变形、可转移、缺陷可忽略不计的MOF薄膜,在氢气和二氧化碳选择性以及氢气渗透性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性能,预示着在气体分离膜和软传感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随着对MOF材料的深入研究和合成技术的不断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MOF薄膜将以更加多样化和高效化的形式,在未来的能源、环境和医疗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项研究不仅为MOF薄膜的柔性集成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材料科学领域带来了新的启示,即通过精确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来实现其性能的最大化。

评论
内蒙古赵华
庶吉士级
阅读理解一下
2024-08-10
内蒙古赵华
庶吉士级
褶皱MOF薄膜的多功能性源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除了在气体分离膜中的应用,这些薄膜还可用于软传感器等领域。
2024-08-10
飞马腾空
太师级
阅读理解
202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