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五脏”之一,也是具有多种合成和分泌功能的重要器官,它与消化系统相连,并执行许多功能,不仅对食物的消化有用,而且参与葡萄糖、脂质和胆固醇代谢以及免疫系统支持。
但是肝脏易受到多种类型的损害和功能障碍的影响,比如药物、病毒感染等。此外,脂肪或酒精摄入过量、吸烟、吸毒、遗传疾病、自身免疫缺陷等,也可能导致肝脏功能障碍。
肝脏疾病是发生在肝脏的所有疾病的总称,包括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中毒性疾病、血管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等。长期损伤可导致肝细胞功能丧失,从而影响肝脏再生能力,甚至发展为急性或慢性肝衰竭。
有数据指出,我国约有3亿人罹患不同程度的肝病,其中包括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和酒精性肝病。
如何预防肝脏疾病,如何治疗肝病的诸多重症,已经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医学难题。
一旦肝脏出现不可逆损伤时,肝移植常作为治疗的金标准,然而实际应用中,却受到器官短缺的影响,无法满足大多患者的需求。而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可作为预防肝病进展和治疗晚期纤维化的潜在手段。
MSCs的外泌体是一类携带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细胞外囊泡,其可减轻肝脏移植中难以避免的肝缺血再灌注,并增加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自噬减少肝细胞凋亡。
在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l liver disease)的治疗与防范中,干细胞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样令人瞩目。
这类疾病源自身免疫反应异常而导致常年干细胞及胆管上皮细胞损伤,基本包括有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三类。病患长期表现为疲劳、食欲不振、肝脏不适合巩膜黄染,并导致血常规肝功能指标异常。
研究人员将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使用至病患体内,发现患者的疲劳瘙痒症状有所缓解,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证实其风险较低。
有关异基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熊去氧胆酸(UDCA)耐药PBC患者的临床试验则证实在干细胞治疗后,病患血清ALT/AST/GGT/IgM水平显著改善。
综合来看,间充质干细胞既可转换为肝细胞样细胞,也可作为间质支持细胞,以外泌体、免疫调节和降低炎症水平等多重机制促进肝细胞功能恢复。
诸多研究显示,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修复受损组织、分化为肝细胞等功能,通过改善组织纤维化和肝功能,来修复受损的肝细胞,从而为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期待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未来能造福更多的肝病患者。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为科普性知识,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做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