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猴(英文名:Bengal slow loris,学名:Nycticebus bengalensis)又被称为懒猴,是哺乳纲灵长目懒猴科蜂猴属中的一种,体型比较小。
蜂猴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一。
图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图源:IUCN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图源:CITES
蜂猴体型小巧,体长介于31至34厘米之间,体重则在680至1000克范围内。其身体粗短而结实,头部圆润,大眼睛向前突出,短吻与几乎隐匿在浓密毛发中的极短尾巴相得益彰。从头顶一直延伸至腰背部,有一条醒目的棕褐色脊纹贯穿其间。其背部毛色或为深棕色,或为淡棕色,而腹部则为灰白色。两眼周围及鼻端均被黑色所覆盖。它全身皮毛遍布毒素,是全球唯一一种有毒的猴子。行动特别缓慢,被称为“猴界的树懒”。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和广西南部。在国外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
图源:IUCN
它习惯于栖息在海拔不超过1800米的热带雨林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在日间,它们会蜷缩成球状,巧妙地隐藏于树洞或树杈之间,以此作为它们的庇护所和休息之地。而当夜幕降临,它们便活跃起来,虽然行动显得缓慢而从容,但捕食技巧却相当精湛。它们的主食包括野果和各种昆虫,同时也不会放过捕捉小鸟和品尝鸟蛋的机会。【绿会生物多样性科普小课堂】
为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21—2025年)》,作为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全国一级学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发挥科学研究机构优势,致力于打造全面动员、全民参与的社会化科学传播工作,于2021年12月推出《绿会生物多样性科普小课堂》系列。《绿会生物多样性科普小课堂》以“科普性”为特点,传播当前受到生存威胁的野生动植物种及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呼吁各界携手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
THE END
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供参考。
整理 | YJ
审核 | Daisy
排版 | 绿叶
参考资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