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怒自威,天生一副镇得住场子形象的他,曾以辞职为担保,保护爱国运动中的学生。据称,在他担任中央大学校长期间,以类似理由递交过14次辞呈,他坚持“合则留,不合则去,决不苟同”的原则,成为当时有名的“不愿当校长的中央大学校长”。这位校长就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被称为中国物理学研究“开山祖师”的吴有训。
1897年,吴有训出生于江西高安,也恰好是这一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物理学的新时代来临。吴有训5岁便进入私塾学习,15岁考入瑞州中学,后转学到民国时期享誉海内外的三大名校之一——南昌心远中学。1916年,19岁的吴有训考虑到家境贫寒,于是报考了中国最早成立的四大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之一——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大学三年级时,恰逢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的胡刚复归国前来任教,吴有训就是在他的引导下得以接触到X射线有关的基础知识,并由此逐渐培养起对X射线研究的浓厚兴趣。
1921年,吴有训参加江西省赴美国官费留学生考试,以优异成绩被录取,进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成为物理学家康普顿的研究生,专门从事X射线问题的研究。在康普顿的指导下,吴有训做了7种物质的X射线散射曲线,证明“康普顿效应”的客观存在。在此基础上,近而立之年的吴有训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并获博士学位,成为一名出色的实验物理学工作者。1926年10月初,吴有训接到从江西发来的筹办江西大学邀请信后决定回国,“吴,留在美国有好的科研条件,前程似锦。”康普顿怎么也不明白,盼着留美的毕业生那么多,为什么已获博士学位且留校任教的爱徒要执意回国。“毕竟我是个中国人!”吴有训婉谢了康普顿的极力挽留,毅然放弃了在世界科学前沿追光的机会,踏上回国的归途,而康普顿则在第二年凭着这项工作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回国后,吴有训辗转任教于江西大学、大同大学、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吴有训以其清廉处世、淡泊名利的品德和正直的人格,博得广大师生的理解和支持。当时担任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校长一职,不但有地位,而且配有花园式洋房、小汽车、厨师及全套勤杂服务人员,可吴有训夫妇始终不肯接受这些待遇,他将花园洋房分给几位教授居住,自己一家七口挤住在两间宿舍里,两家人合用一个八平方米的小客厅。平日里,吴有训是布衣长衫,到学校、进教室都是步行,很少动用公家小汽车,对官场的应酬大多谢绝,以致有一次被传达挡在教育部的大门外,解围后,传达唯唯而退,口中还念念有词:“别的校长西装革履,这位校长蓝布大褂;别的校长小卧车来,这位校长走路来,不知!不知!有罪!有罪!”
吴有训数十载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有人统计,吴有训在清华物理系执教的17年里,仅从1929年到1938年期间,物理系毕业生中就有22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其中就包括王淦昌、钱伟长和于光远等一大批优秀物理人才。本来,杨振宁报考西南联合大学的专业是化学系。至于考试科目中的“物理”,这位16岁的少年只是借了本教科书,提前一个月“恶补”一下。正是这次“临阵磨枪”,让他发现了物理学的奥妙之处。就在入学后不久,杨振宁听从物理系主任吴有训的建议,转学物理系。多年后,这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写信给吴有训说:“如果没有当年老师们的启蒙和引导,我现在的一切都是难以想象的,我的成就是不可能的。”另一位物理学家钱三强原本在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就读,他最初的理想是成为电机工程师,在听了吴有训教授的“普通物理学”课程之后,转而投考清华大学物理系,成为了日后的“中国导弹之父”。
在科研工作中,吴有训坚持践行“精细与有恒”。他强调搞科研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一定要精益求精,并且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为了验证康普顿效应,他进行了上百次实验,整理了上百万字的实验笔记。在公布实验结果后,哈佛大学一位教授提出异议,声称实验无法重复。吴有训对自己的实验充满信心,他核对了所有实验数据,确定无误后,亲自前往哈佛大学,当场演示了实验过程。他的动作熟练而果断,实验结果准确无误,博得了在场同行热烈的掌声,精细的实验完全消除了别人的疑虑。
在清华讲授第一堂物理实验课时,吴有训教授要求学生用一根两厘米长的短尺度量一段3米的距离,度量一定要准确。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但要求必须精细,稍有疏忽,就会出错。他要让学生明白:在科学实验中要重视每一个细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吴有训是中国第一个在国际现代物理学领域挺直腰杆并获得发言权的中国物理学家。有人说:“物理学从射线的发现进入了微观世界,中国人从X射线的研究进入了现代物理。”这后一句,正是对吴有训的成就和贡献的高度评价,也无可辩驳地确立了他在中国物理界的重要地位。
吴有训的一生,尽最大努力践行其“重学术、做实事”的人生原则,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以德服众、教育救国的品格和理念,堪称高校思政教育的典范。1977年11月30日,吴有训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为纪念我国物理界五位老前辈为开创物理学事业和创建中国物理学会所作的贡献,中国物理学会设立“物理奖”,吴有训正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