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有儿女,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一辈子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她就是我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女院士,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林巧稚。
林巧稚,1901年出生于福建厦门。在她5岁时,久经妇科疾病折磨的母亲因宫颈癌去世,从那时起,林巧稚便立志要学医。在她20岁时,考上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当时大多数女同学基本都已结婚,家人考虑到林巧稚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如果再继续学习会耽误终身大事,但她坚决去参加考试,面对家人的反对,林巧稚说:“那我就一辈子不嫁!”
林巧稚在上海参加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入学考试时,一名同考的女伴因天气酷热中暑晕倒,林巧稚立即放下手中的试卷,与另一名考生将女伴抬到阴凉通风处,前后仅用十来分钟,便迅速处理完了这起突发事件。然而,等她回到考场时却被告知考试时间已过。所幸,林巧稚在考场救助同伴的过程被一位考官看到了,考官被她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因为这正是一名医生必备的素质,再加之林巧稚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有利于在协和医学院的学习,因此被破格录取。毕业后林巧稚因学业优异留校任职,然而聘书中规定:“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面对苛刻的留院条件,对医学事业执着的林巧稚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协和医院的聘请。
还在当助理医师的时候,林巧稚就独立地完成了自己主刀的第一例大手术。那是一个深夜,医院接收了一名子宫破裂、流血不止的年轻妇女。当时的林巧稚还是助理医生,无权处置这种病人,向科主任报告危急情况后,科主任让她自己立即手术抢救病人。她果敢地通知手术室,站上手术台完成了她从医后的第一例大手术。手术的成功,让院方看到了林巧稚处置突发事件的沉着冷静,提前3个月让其由助理医生晋升为住院医生,比同班同学提前两个月接到继续任用聘书。林巧稚把自己的身心完全投入到了工作当中,络绎不绝的病人和各色各样的病症成为了林巧稚生活的全部。她的每一个生日都是在协和医院度过的,她从来不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度过生日是种遗憾。她曾这样说道:“我到产房过生日更有意义。我为难产的孕妇接生,当小宝宝在我生日的时候降临人世,那哇哇啼哭声是最动听的生命赞歌,对我来说,那是最好不过的生日礼物了!”一年又一年,林巧稚此生再也离不开产房,再也离不开她心心念念的病人们。林巧稚始终秉承“救活一个产妇、孕妇,就是救活两个人”的理念,并告诫科室的同事。百姓为了感谢她的救命之恩,把在林巧稚手里接生的孩子起名“念林”“爱林”“敬林”“仰林”等,作为对她的感恩与纪念。
在林巧稚眼中,病人不分贵贱,她经常为交不起钱的病人免费治疗。她的出诊包里总放着些钱,以便随时接济贫困病人。她的一名老同事说:“曾看到林大夫掏出几十块钱给一个流产的贫穷妇女买营养品,那时林大夫的工资是300块,像这样资助病人的情况太常见了。”她还经常跟平民百姓说:“不要挂我的专家号,就算是挂我的普通号,同样也是我给你看病”。
林巧稚把一生的精力都倾注在妇产学科,她不仅接生新生儿,还努力研究妇科疾病的治疗。她曾创造出用脐静脉换血的方法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填补了中国妇产科医学的空白。她带领学生对葡萄胎、子宫绒毛膜上皮癌进行长期了解和跟踪检查,研究并记录了大量临床资料。1978年,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林巧稚不顾病魔缠身,在轮椅上、病床上和学生们合作,撰写关于妇科肿瘤的书籍,完成了50万字的专著《妇科肿瘤学》。1983年,82岁的林巧稚在协和医院安详离世。她在遗嘱中写到:“将我毕生积蓄3万元人民币捐给医院托儿所,请将我的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大海中”。
“我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这是林巧稚对自己的人生要求,也是她对祖国医疗事业无私奉献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