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学家的故事——建筑学家梁思成

岳阳市科技馆李昶澄
讲好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
收藏



1948年底,平津战役前夕的一个夜晚,在北平城的清华园寓所里,男主人正在给患有肺结核病的妻子喂药,两名解放军悄悄找上门来,一位军官模样的人拿出一张军事地图,请他们标出北平需要保护的古建筑的位置,这样可以避免攻城的时候古建筑遭到毁坏。这对夫妇听了之后大受感动,不仅把北平重点文物的位置准确地标注在军事地图上,而且拿出带领学生们收集古建筑文献时记载的《全国建筑文物简目》,一并交给了那位解放军干部,并对他作了详细讲解。两个月后,北平和平解放,城内的古建筑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这件事情被外界知道了,他们的义举被传为佳话,这对夫妇正是梁思成与林徽因。

说到一代宗师梁思成,人们会赞叹他这位著名的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中国近代建筑之父为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人们也会联想到他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妻子林徽因,还会先想到他赫赫有名的的父亲梁启超。梁启超是我国思想家、政治家、国学大师,推行了我国改良性的革命运动“戊戌变法”,他更有名的是他秉承的优良家风,“一门三院士”就是形容梁启超先生培养其子女的。

“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携带家眷流亡海外。两年后,梁思成在日本东京出生,12岁时随家人回到祖国,先后进入北京汇文中学、清华学堂学习。在校期间,他成绩优异,兴趣广泛,担任校刊的美术编辑,还是乐团的小号手。1928年从美国学成归来,先后在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教,并创建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1930年到1945年间,为了能更系统地考察研究中国古建筑,梁思成夫妇带领着团队踏上了野外寻访之路。他们所要寻访的古建筑,大部分散落在人烟稀少的村落,而且战乱年代,交通不便,土匪横行,寻访之路艰险重重。他们坐过长途汽车,坐过两轮骡车,更多的时候,要靠双脚步行。他们住过虱子成群的路边小店,投宿过不能遮蔽风雨的古庙,遭遇过流窜的军队和拦路的劫匪,面临过食不果腹的困窘和艰难。最惊险的一次,是测绘一座木塔。那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最高木结构建筑——应县木塔。木塔整体有23层楼高,其中冠表全塔的塔刹,高度接近4层楼,顶上拴着屋角的铁链,因为年久失修,都断裂垂了下来。为了准确测绘塔刹高度,梁思成跛着脚,居然不顾危险,一手握着铁链,悬空攀爬塔刹,另一只手还要不断按下相机快门,拍下塔刹的细节,惊险程度,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围观的群众看着他们不要命的架势,都匪夷所思:“爬上去拍这做什么,不嫌脏。”“兵荒马乱的,还从北平跑来看寺庙……”外人当然不会知道,正是这些看似“吃饱了撑的”人,在数年间,踏遍了中国大地15个省200多个县,,测绘了200多组古建筑群,绘制了1898张测绘图,为后人留下了诸多中国古建筑遗迹的珍贵资料。河北赵州桥、山西应县木塔与五台山佛光寺等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才被世界认识并加以保护的。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古建筑寻访团队的经费来源彻底断绝。炮火遍及中国,寻访古建筑的脚步,被迫停下。彼时梁思成患上脊椎软组织硬化症,行动越加不便,妻子林徽因也肺病严重,辗转至李庄时,他们靠着典当衣服、手表,勉强维持生计。他们栖身于一间低矮阴暗的土房子,经常有蛇鼠出没,没有自来水,没有电灯,煤油灯也要节约使用。而在这段艰辛的岁月里,曾有美国的学校、机构向梁思成发出工作邀请,并提供良好的医疗条件,梁思成却说:“国难当头,绝不离开祖国。”他无力改变战乱对中华文化的摧毁,唯有尽自己的全力,留下中国建筑宝藏存在过的痕迹。谁都没想到,在贫病交加中,梁思成居然用2年时间,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编著,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意味着没有中国人书写中国建筑史的历史就此结束,梁思成因此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教授称为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宗师。

此外,梁思成还为世界反法西斯做出了保护文物的重要贡献。1944年,美军对日本本土实施了大规模轰炸,梁思成接到一项特殊任务——编制一份沦陷区的文物建筑表,并在军用地图上标注出位置。在梁思成标记的地图中,特别标出了日本古都京都和奈良,属于保护范围之列。这份地图后来呈交盟军司令部,梁思成的提议被采纳。多年后,日本的建筑学家们满怀感激地说,梁先生是日本的大恩人,“他在二战中向美国提出了保护奈良和京都的建议,我们的古都才得以免遭滥炸而保存下来,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清华教学二十余载,梁思成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建设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在学生们的心目中,他已经成为一座永远的丰碑--学问大家,人格典范。而梁思成的雕像就伫立在美丽的清华园。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师级
阅读理解
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