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长城是什么颜色的?你绝对想不到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普及规划学科知识,提升公众规划参与意识和水平。
收藏

天津大学西门外,有一片老旧的院落。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哲的工作室就在其中,不大,但空间被利用到极致。

李哲讲述实地勘探长城暗门屋顶,吊着几架“航模”,颜色各异。“这都是无人机。”李哲说。角落里那个很大的“黑匣子”是整个工作室的“心脏”,里面藏着李哲和学生近四年的全部心血,**“有40多个TB吧。”**李哲边说边打开电脑。

李哲工作室的无人机
屏幕上,东起吉林延边鸭绿江,西至瓦罕走廊公主堡,6000余公里长城完整呈现出来,这背后是无人机飞越两万余公里,拍摄下的200余万张图片
每一段雄奇壮美的视频或是图集背后,都是暴晒、寒冷、攀登、疲惫,甚至劫后余生的心悸。但李哲不愿多讲野外的辛苦,他更愿意分享所得。**“最陡墙体”“烽火密码”“最扁敌楼”“暗门”“突门”……**滔滔不绝,破解长城秘密的快乐溢于言表。李哲是工科生,没有数据支撑,拒绝做出判断;但他同时又很感性,有了文献和数据的加持,他仿佛穿越时空,目睹长城从无到有。
**“戚继光应该是A型血,他很细腻。”**李哲扬起眉毛,眼里充满笑意,“他为了让士兵记住传烽密码,还编了歌谣;他甚至把海防的经验,用到了黄崖关……”
**“长城可不仅是长城灰,她是五颜六色的……”**李哲向记者展示他在长城旁捡到的石料,红色灿若晚霞,绿色如生草木,黑色闪着繁星点点......

彩色的长城石料切片

这些石头还原到长城上又是另一番模样。
在河北秦皇岛,平顶峪长城墙体的色彩,**自上而下由高饱和、不饱和到暖灰色,实现有序过渡的褪晕效果;**平顶峪村3号敌台,周围的普兰色石材稀有到只够铺就敌台一面,这一面面向敌人,“真是让我们很震惊,这是大国的国门之礼。”对这些石料切片,李哲爱不释手。

甘肃“多彩”拼花彩色墙体与河北有序褪晕彩色段墙体
每一次野外考察或伏案研究,李哲都觉得是在和长城对话。在他眼中,长城不只是“一道墙”,还是古人的智慧、精神的载体,更是中国北方地势永久的记录。
**长城,也是李哲爱情的见证。**妻子李严,师出同门,研究长城“巨系统”。两人的研究方向一个宏观,一个微观,相互支持,彼此成就。长城迄今被证实的唯一“突门”,便是李哲在妻子的提醒下,经过仔细比对、现场踏勘后发现的。
“‘暗门’体现着长城的开放,中国自古就非零和博弈”;“突门”则是韬晦,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北京密云天云山的“真假暗门”

严谨研究,形象展示,李哲的工作室里有很多用泥塑复原的场景:突门攻击、暗门互市、大战攻防……“都是我母亲一个小兵一个小兵捏制的。”李哲心疼年迈的母亲,不再让她做了。
让李哲心疼的,还有长城。屏幕上,相隔5年的两次拍摄,展现出盐碱地对于夯土长城的快速侵害。盐碱、植被、人为等因素造成的病害,让长城就像是患有多种基础病的老人。“怎么办?”面对记者的提问,李哲反问:
“一位耄耋老人患病,该不该动手术?”

**“长城从大地来,终会回归大地。”**李哲此言一出,工作室陷入一片沉默。
“还得抓紧时间啊!”李哲打破沉默,动了一下鼠标,屏幕上,播放着长城以及年轻学生野外忙碌的图片,还有一行字——长城全线实景三维图像
随时出发,窗外,阳光正好。
记者手记

只有登上长城,才可能懂她

海拔641.2米,一座崭新的京津冀I号界桩静静伫立在古长城敌楼之上。
**“这块新碑刚刚立好!”**在前方引路的天津市下营镇前干涧村村委会主任刘志军一边说一边健步如飞,如履平地。

京津冀I号界桩
而我的脚步,却迟缓而沉重——这段长城跟我想象得不一样,**没有修缮过,没有台阶,没有墙体,**远远望去,只有山脊上狭窄、孤独的残垣。
待踏上长城敌楼基座,落日已将天际染成金黄,霞光洒在新三界碑上。回望来路,才真切地感受到,不论是创造奇迹的古人,抚平遭侵蚀长城的修复者,还是往复行走的长城保护员,真乃“好汉”也!
即使曾经千疮百孔,长城也始终“滋养”着周围的大地。以三界碑为中心,长城把北京红石门村、天津前干涧村、河北前干涧村紧紧联结在一起,三村正在打造“旅游联盟”,让产业兴起来、生活旺起来。
一路采访,长城精神逐渐具象化。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何处?在老百姓自愿一篓一篓背着长城砖,踏出上山修缮路的壮观场景中;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在何处?在戍边战士的守护,在长城抗战中的顽强;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包容与善良在何处?在暗门的交往,在关隘的孔窍……
古往今来,长城就在那里。只有登上她,才可能懂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