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就要挨打!”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深刻理解这句话,因为它总结了中华民族在前进道路上的惨痛教训,也引起无数爱国志士试图扭转这种落后的局面。如果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让中国人站起来了,那么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就让中华民族立起来了。这个变化离不开一位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
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24年,邓稼先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崇德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下面,将用一系列数字带大家来认识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科学家。
九天。1924年6月,邓稼先出生于安徽怀宁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在成长过程中,邓稼先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仅用2年时间就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当时美国政府提供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生活环境,想尽千方百计来留住这位年轻的博士,结果却是徒劳。毕业后9天,心系祖国的邓稼先毅然回国。
零。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切是都是从零开始。面对科学技术的落后,资源的匮乏,邓稼先排除万难,投入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开设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先后和于敏等人合作,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为中国核理论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
五九六。1958年,当邓稼先得知自己将要参加原子弹的设计工作时,兴奋难眠。由于工作的保密性,从此就要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只在戈壁荒漠中留下他的背影,而妻子也仅仅知道他工作调动了。1959年6月,苏联撤走全部专家,拒绝提供原子弹研制的所有资料,为记住苏联政府片面撕毁合同的日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工程代号定名为“五九六”。此后的五年时间,条件十分艰苦,邓稼先跟班指导年轻人使用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个多月,每当过度疲劳,思维中断时,他都着急地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
两年零八个月。1964年10月,邓稼先在核武器试爆设计方案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后,一朵“蘑菇云”便在罗布泊上空腾龙而起,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接着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到理论和制造技术更为复杂的氢弹研制。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此时距离原子弹爆炸仅2年零8个月,而法国用 8年零6个月 、美国用7年零3个月、苏联用6年零3个月,中国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二十八载。1984年,邓稼先在大漠深处成功研制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并指挥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核试验。邓稼先高兴地写下:“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不幸的是,邓稼先因长期接触核武器受辐射影响,他的身体状况已不允许他继续工作了,不得已回到北京住院治疗。直到1986年6月,各大媒体才解密邓稼先和他的团队,用28年默默无闻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换来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的核大国地位。
二十元。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在看望他时,谈到了研制两弹奖金问题,他说出“真相”:“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跟外面的传言是一样的。”当时原子弹成功研制总奖金是10000元,由于参与的科学家多,才按10元、5元、3元3个等级发下去,因为邓稼先的贡献大,所以他拿的还是最高奖励级别,但每一个“弹”却也只有10元钱。他曾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丢得太远,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我们的工作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病重的邓稼先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接受治疗,面对妻子和前来看望自己的同事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到来,但没想到会这么快。”国庆节那天,他让妻子带他再去一次天安门广场。当时,邓稼先没有配备专车,他们乘公共汽车进城,先去王府井新华书店,然后去天安门广场,邓稼先盯着国旗,对身旁的卫兵说:“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你就84岁了,那时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富强,你可以到我的坟前来告诉我……”卫兵用力点头,哽咽着流泪。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留下遗言:“假如人死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我的祖国,选择核事业!”说完就撒手人寰,享年62岁。
舍生忘死,淡泊名利,一心为国者,人们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