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缓解儿童便秘,泻药选择要慎重

中华医学会
原创
传播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收藏

作者:梁淑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雅娟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审核:赵 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主任委员

主任药师 教授

便秘和腹泻一样,也是孩子比较常见的疾病。当孩子缺少液体、水果、蔬菜或高纤维谷类摄入时,因大便中固水物质不足,形成干结大便导致便秘。有些孩子因为之前大便时感到过疼痛而抗拒排便,使粪便变得坚硬,让排便更加痛苦。看着涨红脸,口中“哼哼唧唧”,一脸痛苦表情的孩子,您一定很着急。别太担心,孩子的消化功能还比较薄弱,通过膳食调理,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再加上合理用药可预防和缓解孩子便秘。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怎么判断孩子是便秘了?

便秘是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粪便干结。很多家长会把排便困难、费力作为判定宝宝便秘的唯一标准,其实这是不严谨的,那么孩子便秘时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1.排便次数一周少于3次。

2.排出的粪便坚硬、干结。

3.排便时伴随疼痛。

4.年龄较小的婴儿排便时背部会拱起并且哭闹不止。

5.大一点的孩子会有意识地不肯去厕所。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排便不规律、间隔时间长、排便较费劲等情况都不属于便秘,只有大便干结同时伴有排便困难才属于便秘。

二、缓解便秘可选择的药物及注意事项

对于大多数轻度或短暂性便秘的孩子来说,通过一些简单的饮食改变就能改善便秘,比如多进食粗纤维的水果或蔬菜,如苹果、梨、香蕉、火龙果、柚子、白菜、菠菜、油菜等。但是对于一些顽固性便秘当无法通过饮食来改善时,就需要使用药物来治疗。治疗儿童便秘的药物主要分为泻剂、软化剂/润滑剂、微生态制剂(益生菌)三类,其代表药物及使用注意等见下表。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1.乳果糖 它是非常安全的治疗和预防便秘的药物,口服乳果糖后药物不被人体吸收,不良反应较少。

用药方法:

(1)本药需要在早餐时一次服用。

(2)注意按说明书选择与儿童年龄相当的剂量,见效后逐渐减量。

(3)一般1~2天就会见效,如果服用2天后没有效果,可以加量服用。

2.开塞露 它可以刺激肠壁,让孩子一次排尽大便,解决眼前排便困难的暂时问题,但不能解决此次便秘的所有问题,而且长期使用会产生心理依赖性。

用药方法:

(1)选用儿童专用型开塞露。

(2)在开塞露药物颈部开口处和孩子肛门附近涂些橄榄油。

(3)将开塞露药物颈部轻轻插入肛门,进入直肠,挤出药液。

(4)拔出开塞露后,用手夹住肛门,保持数分钟并最后协助孩子排便。

3.微生态制剂 即益生菌的使用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常规用药处理仍然不能解决的便秘,应去医院做进一步诊断,因为其他疾病,如乙状结肠器官自身过长、食物过敏等也会导致便秘,只有找到真正病因才能彻底解决便秘问题。

三、儿童便秘用药使用误区

× 服清热解毒类中成药通便。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便秘是因为上火,就给孩子吃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如芦荟胶囊等,其实这是治疗儿童便秘的一个误区。因为长期服用清热解毒类药物会导致肠道蠕动功能丧失,使便秘演变为顽固性便秘,甚至还会导致肠黏膜病变。

× 治疗便秘只图一时之快。

因为孩子便秘时会哭闹,家长一时情急,为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就给孩子选择促使快速排便的药物,如开塞露等。但是开塞露只能解决暂时的便秘症状。盲目图快,治标不治本,会使孩子过分依赖药物,产生“越排不出越用药,越用药越不能自主排便”的恶性循环。

× 过分依赖药物,忽视生活调理。

其实很多孩子的便秘与膳食结构、饮食行为、运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排便习惯,以及调整饮食结构,不过分依赖药物治疗才是预防和缓解便秘的最佳方法。

四、如何预防儿童便秘?

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是预防便秘的有效方法。

1. 对于12个月以下的婴儿

(1)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婴儿很少发生便秘。

(2)确保在婴儿饮食配方中的加水量是合适的。

2. 对于12个月以上的幼儿

(1)保证日常饮食的多样性:如多吃高纤维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切忌单一饮食。

(2)保证每日喝足量的水:当天气变热或孩子活动增多时更要注意及时补水。

(3)每日积极锻炼身体: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适当运动可有效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泄。

(4)排便训练:要养成每天固定时间排便的习惯,孩子一旦有便意,应该鼓励及时排便。通过训练,可以建立排便的条件反射,消除便秘症状的反复发生。

便秘虽然不是严重疾病,但有时候治疗效果也可能不理想,用了上面这些方法孩子的便秘没有改善,同时孩子伴有腹胀、营养不良等情况时需要及时找医生复查,必要时需要找外科医生检查。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科普达人精英
太傅级
隋·《诸病源候论》指出“小儿大便不通者,脏腑有热,乘于大肠故也。脾胃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华化为血气,其糟粕行于大肠,若三焦五腑不调和,热气归于大肠,热实故大便燥涩不通也。”
2024-08-17
姜岩112233
进士级
阅读涨知识
2024-08-18
科普ZSL
学士级
已阅读
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