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芮
初审:台婧
终审:赵银龙
什么是肝纤维化
肝细胞的炎性改变可以刺激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引起肝纤维化指标的异常。这一异常改变随着肝纤维化的程度加重而逐渐明显。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急性肝炎中即可见到,慢性活动性肝炎比慢性迁延性肝炎的改变更明显。
肝纤维化四项检查简称肝纤四项,肝纤四项检查结果,可有效判断肝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特别是慢性肝病患者及时了解其正常值范围,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均是极为有益的。
肝纤维化的诊断方法
1
病理学诊断
肝纤维化诊断最可靠的办法仍然是肝组织活检,也是目前肝纤维化的“金标准”。
2
影像学诊断
对纤维化的特异性识别是影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但X线、B超不能对纤维化作出确诊鉴别诊断。
3
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是研究最广泛的肝纤维化诊断方法。由于该法取材方便、价格低廉而较为实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肝纤四项的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较大。
血清标志物—肝纤四项
**透明质酸(HA)**广泛分布于细胞外间隙,是由重复的二糖单位组成的线状多聚体。正常人血清中仅有低水平的HA,多种原因导致的肝病均可使血清HA水平上升。就目前临床研究而言,HA是目前众多纤维化生化指标中最为敏感和特异的指标(80% 以上),若与其他指标联合应用,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可进一步提高。
临床意义:血清HA在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时轻度升高;慢性活动性肝炎时显著升高;肝硬化时极度升高。
血清PⅢNP是Ⅲ型前胶原在细胞外形成原胶原前,被相关酶切下后进入血循环的氨基端尾肽。
血清PⅢNP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并与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明显相关。PCIII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性,其它器官纤维化时,PⅢNP也升高。持续PⅢNP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化形成发展,而PⅢNP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说明PⅢNP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
血清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反映肝纤维合成状况和炎症活动性,早期即显著升高,而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化、肝萎缩患者血清PCⅢ不一定增高。
临床意义:
1.肝纤维化分级的指标:PⅢNP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性,其它器官纤维化时,PⅢNP也升高。
2.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持续PⅢNP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化形成发展,而PⅢNP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
3.反映肝纤维合成状况和炎症活动性:早期肝硬化显著升高,而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化、肝萎缩患者血清PⅢNP不一定增高。
**IV-C(IV型胶原)**为构成基底膜主要成份,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
临床意义:
1.在肝纤维化时出现最早,适合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2.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随着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肝癌病程进行,Ⅳ-C胶原在血清含量逐步升高。
3.对重症肝炎和酒精性肝炎也显高值。
4.是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重要依据,血清Ⅳ-C水平与肝组织学的改变完全一致。
5.在与基底膜相关疾病可出现Ⅳ-C水平的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晚期糖尿病、硬皮病等。
**层粘连蛋白(LN)**是基底膜成分中的主要大分子糖蛋白,其血清值被认为是反映基底膜更新率的指标,可提示肝窦的毛细血管化和汇管区纤维化。LN 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与肝纤维化形成的病因密切相关,与其他标志物一样,LN也缺乏高特异性,故应与其他指标联合检测。
临床意义:
1.反映肝纤维化:正常肝脏间质含少量LN,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时,肌成纤维细胞增多,大量合成和分泌胶原、LN等间质成分,形成完整的基底膜(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LN与纤维化程度和门脉高压正相关,纤维化后期升高尤为显著。
2.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癌症转移首先要突破基底膜,因此LN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大部分肿瘤患者血清LN水平升高,尤以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胃癌显著。
3.与基底膜相关疾病有关:如先兆子痫孕妇血清较正常妊娠者显著升高,提示可能与肾小球及胎盘螺旋动脉损伤有关。血清LN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等疾病有关。
总结如下:
1.PⅢNP反映慢性肝纤维化的活动性,早期即显著升高;
2.层粘连蛋白(LN)与纤维化程度和门脉高压正相关,纤维化后期升高尤为显著;
3.透明质酸(HA)反映肝脏损伤程度,可明确区别早、晚期肝纤维化;
4.Ⅳ型胶原的浓度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
因此四者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