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学家的故事——气象学家叶笃正

岳阳市科技馆李昶澄
讲好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
收藏



1916年的初春,在天津一位姓叶的清末道台家中再添一丁,排行老七,取名笃正。叶家是书香门第之家,因此,在其14岁考入南开中学之前,和兄姐们一直接受私塾教育,熟读四书五经。家人也许都没有想到,这个因儿时不够活泼,被兄姐们叫作“蔫七”的孩子,日后竟成了中国大气科学和全球变化领域的一代宗师,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创立了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以及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开拓了全球变化科学领域,提出了有序人类活动、适应气候变化理论框架等一系列科学思想;代表中国人第一次获得国际气象届“诺贝尔奖”——“国际气象组织奖”。

叶笃正,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大气物理学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0年,在南开中学就读的叶笃正对理科产生了浓厚兴趣,从此立下了科学救国的人生目标。五年后,叶笃正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在学长钱三强的劝说下,他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选择了对祖国更为实用的气象学专业。两年的研究生学习,条件十分艰苦,由于没有电灯,他只好点着桐油灯夜读,常常被熏得一脸墨黑;有时吃饭没有菜,只好酱油汤拌饭。其能吃苦、爱思考的钻研精神引起了王淦昌教授的关注,并对他的毕业论文进行了启蒙式的指导。

1945年,叶笃正远赴美国留学。在芝加哥,他既无心于风光旖旎的密歇根湖泛舟,亦无心去高耸入云的希尔斯大楼游览,而是终日投身到紧张的学习之中。三年后,叶笃正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他在博士论文中提出大气运动的“长波能量频散理论”,被誉为动力气象学的三大经典理论之一。次年在美国《气象杂志》发表的论文《大气中的能量频散》,被公认为动力气象学领域的经典著作。

新中国成立后,恩师涂长望受中科院院长郭沫若的委托邀请叶笃正回国效力,在“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向”的信念支持下,叶笃正婉谢了美国气象局的高薪挽留,用“我觉得新中国是有希望的,我想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的话打动了导师罗斯贝的心。尔后,在导师的支持与帮助下,恢复了学生的身份,经过一年的耐心等待,恰逢新中国正在欢度第一个国庆日之时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叶笃正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在北京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开始了一切从零开始的艰苦创业。没有天气预报必备的高空图,更没有计算机,仅有的只有一张简单的地面图。叶笃正没有犹豫,卷起袖子自己绘制。当第一张5000米高度的天气图绘制完成后,叶笃正对实验室里的所有的人说:“中国的天气预报要在物理和数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今后,天有不测风云的时代该在中国结束了!”

1979年,担任中国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的叶笃正带领中国气象代表团访美时,29年前劝其不要回国的同窗好友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后悔回国吗?”叶笃正笑着答道:“绝不后悔!我是中国人,我为中国做事,给老百姓做事,应该回国。再说,如果留在美国,不会给我这么一个舞台。我若不做这个选择,我将对不起国家,也对不起我热爱的工作!”

叶笃正先生不仅在学术领域成为佼佼者,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气象学家。他一生发表多部学术论著,也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奖项,他把自己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成就奖”的100万元奖金捐给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用于奖励在大气研究领域有杰出贡献的青年学者。中国科学院的许多院士都是他的学生或者接受过他的指导。1977年,吴国雄在跟随叶笃正攻读研究生期间,单位推荐他出国留学,但是他不愿离开恩师,想继续留在叶笃正身边学习。没想到叶笃正坚持要把他送出国学习,他说:“你需要多出去了解大气领域的最新信息,学成后才可以更好地为国家服务。”叶笃正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的学生一定要比我好,学生就要有超越老师的精神,否则科学如何进步?”

2013年10月16日,叶笃正院士因病在中国北京逝世,享年98岁。

200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给他的颁奖词写道: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师级
阅读理解
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