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巴黎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驰骋赛场的00后带给我们很多惊喜,不仅是成绩上的突破,还有他们的松弛感,都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这精神状态也太松弛了!”
潘展乐:不满意的应该是别人
在巴黎奥运会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中,潘展乐上演超级大逆转,单棒成绩首次突破46秒大关,和队友携手冲破美国队40年的垄断,为中国男子游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中国队夺冠后,覃海洋不太满意自己的成绩。潘展乐说:“特别佩服他们三个(队友),(队友)不满意成绩,但比赛已经结束了,冠军是我们了,不满意的应该是别人。”
郑钦文:Queen Wen,我实至名归!
21岁的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的赛场上,鏖战3小时,终于战胜对手拿下网球女单金牌,成为首个获得奥运会网球女单冠军的亚洲运动员。
赛后发布会上,郑钦文被问及如何看待网友称自己为“Queen Wen”(女王)?郑钦文说“我知道这个分量非常重,我真的在场上突破了极限。Queen Wen这个词,我实至名归!”
全红婵:我已经安慰过了
本届巴黎奥运会,全红婵夺得10米跳台双人金牌,并蝉联个人10米跳台的奥运会金牌,成为最年轻的奥运“三金王”。
当搭档陈芋汐被记者采访到落泪时,全红婵跳出来安慰队友,也不忘“怼”了记者一通:“我已经安慰过了,都是你(害得哭了),怎么赔偿吧?”
其实不仅是这些中国运动员,还有很多网友们似乎都主打绝不内耗,松弛感拉满的精神状态。那么,松弛感到底是什么?要怎么“拉满”?
什么是松弛感?
所谓的“松弛感”,并不是心大、懒惰,更多的是指在繁琐、忙乱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秩序。
其实,从神经理论来看,“松弛感”是一种腹侧迷走神经活跃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感到安全并与他人产生联结感,体验到希望、灵活等积极感受。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心理系教授汤永隆表示,松弛感和社会上充斥的焦躁、不安、紧张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那种放松自如、安静平和的状态,似乎离人们越来越远。
普通人也能松弛吗?
最早用上“松弛感”这个词儿的还是明星,随着“松弛感”一词在网络上引发集体共鸣,我们发现“松弛感”更多是一种内在品质,不是必须有钱、有闲,乐观、稳定的情绪状态,才是必备要素。
01
提醒自己慢下来:
面对外界的语言攻击、突发事件、不符合预期的结果时,不要着急反应甚至反抗,时刻提醒自己慢下来,尤其不要冲动行事。0
02
积极看待挑战:
“处变不惊”的能力是训练出来的,处理困难的次数多了,多从积极的角度总结经验,以后应对起来就游刃有余。0
03
合理规划生活:
提前做准备、做规划,有人生掌控感的人,更容易松弛下来。
张弛有度 “松弛”别“过猛”
现在关于“松弛感”的讨论,似乎有一点点跑偏,让部分人羞于自己的“不松弛”,自我审查为何“不松弛”。
事实上,有些人的“松弛感”是天生的,纯粹就是“心大”;同样,有些人的“不松弛”也是必然的,对于天生的“卷王”而言,顺应本心的“卷”,才是他们的“松弛感”。
成熟的“松弛”
焦虑:让自己更有掌控感
有焦虑倾向的人要养成规律的工作生活作息习惯,有效管理时间,让自己更加井井有条、从容不迫。
悲伤:及时哭出来
大哭一场有助释放悲伤情绪,泪水会带走体内的压力激素,降低与压力相关的神经递质,也是心理健康的良药。
愤怒:学会巧妙表达
有些愤怒是难以当场表达和发泄的,平时积累的怒气和压力,要定时去清空。
孤独:主动走出封闭
多交流生活或情绪;积极参加行业交流或做公益活动,也能增强社交,获得充实感。
松弛感不是“网络规训”,松还是不松,从来没有标准,也不需要标准,它只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不需要标榜信条,也不需要打造人设。其实,不去刻意追求松弛感,才是真正的松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