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李洪毅教授解读:老年情绪问题与躯体不适

国民健康管理促进
经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批准成立的宣教平台。
收藏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老年人精神健康问题,特别是情绪障碍普遍存在,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然而,由于老年情绪障碍的临床表现多样,特别是其躯体化症状,使得诊断和治疗过程充满挑战。为此特邀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李洪毅进行分享。

精神健康问题在老年人群中的普遍性和影响如何?以老年患者焦虑障碍为例,它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李洪毅教授:**精神健康问题在老年人群体中非常普遍,并且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些问题的表现可能不典型,治疗难度也相对较大。权威调研显示,我国成人精神障碍的终身患病率约为16.6%。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精神健康问题可能更为突出。

以广泛性焦虑障碍为例,老年患者可能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精神性焦虑症状,如过度担忧或紧张。相反,他们可能更多地表现出躯体性焦虑的症状,例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导致心悸、出汗、颤抖等。

此外,老年人的焦虑可能表现为对健康的过度关注,担心小病变成大病,这种担忧可能进一步加剧他们的焦虑感。老年患者的焦虑障碍还可能表现为情绪波动、社交退缩以及对治疗的抵抗。同时,由于老年人可能存在其他健康问题,焦虑障碍可能与这些疾病共病,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

您能否分享识别老年患者躯体化症状的经验和技巧?请结合您的临床经验,谈谈焦虑障碍的临床特点和诊疗难点?

**李洪毅教授:**老年焦虑症患者往往难以识别自己的精神焦虑症状,而是将身体的不适作为主要的就诊原因。这导致他们常常首先寻求综合性医院的神经内科、消化科或心内科等科室的帮助。然而,由于这些科室的医生可能缺乏识别精神心理问题的经验,因此面对老年患者以躯体症状作为主诉时,诊断可能会遇到困难。

当遇到老年患者时,如果他们表现出以下特点,医生需要特别关注他们背后可能隐藏的精神心理问题:

躯体症状长期存在,呈现慢性化特点。

症状涉及多个系统,且容易变化。

症状的加重与生活中的压力或刺激有关。

尽管进行了许多检查,但结果难以解释患者严重的躯体不适。

在这些情况下,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症状背后是否存在情绪问题,如焦虑或抑郁,给予准确诊断。

在老年人的焦虑障碍治疗过程中,如何平衡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您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李洪毅教授:就心理治疗而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要学会倾听患者描述症状,医生和家属要认识到:这是个病,不是装病,患者难受痛苦的感受是真实的;当然,患者也要认识到,这不是绝症,毕竟没有发现严重的躯体疾病;最后,我们鼓励患方参与,共同对抗疾病。

例如,经过药物治疗,等到症状稍有改善,患者就应该积极进行简单劳动或娱乐活动,让自己更加忙一点,生活充实点,以此减少对症状的过度关注,这有利于“打破恶性循环”,取得更好的疗效。

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有些患者对精神科药物顾虑多,这时可交流药物相关知识,包括用药意义、可能效果及起效时间,主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另外,通过缓慢加量,控制最大剂量,减少多药联用,包括个体化选择药物,也能减少严重不良反应,增加获益。

老年精神科在治疗心身疾病方面有哪些特色和优势?在老年精神科中,跨学科合作是如何进行的?

李洪毅教授:心身疾病,通常跟心理社会因素(性格、刺激、压力)有关,表现为情绪问题(焦虑、抑郁)和难受的躯体症状。我们老年精神科,特别强调精神医学与老年医学的融合,积极开展老年综合评估,注重老人功能维护,重视“心-身同治”(心理-躯体问题共同干预),能提供药物-心理-物理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

老年精神心理问题患者容易合并躯体疾病,器官功能障碍或其它老年常见问题,我们通常在综合评估基础上,针对患者高风险问题或复杂的多方面临床需要,提供针对性干预或MDT团队服务。

李洪毅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 科主任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成都市精神病与精神卫生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理事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精神与心理健康分会 委员

四川省老年医学学会 精神卫生专委会 主任委员

四川省老年学学会 老年病学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老年分会 委员

主要从事老年情绪与认知障碍相关研究,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点项目“30. 新型无创脑机接口技术”项目骨干。

研究制定“成都市长期照护保险失智失能等级评定标准”,参与起草“四川省失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研究成果获省、市级科技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