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多年来,在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国家政府的共同支持和推动下,中国与埃塞俄比亚科研院所的农业专家、生产一线的农技能手和企业家们,用热情和汗水浇灌中埃农业科技合作之树,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推动减贫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为提升埃塞俄比亚玉米产业发展水平,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联合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单位,于2020年9月共同开展了为期四年的科技部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中国与埃塞俄比亚抗旱玉米栽培联合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项目组共向埃塞俄比亚输出40个玉米品种(组合),其中6个品种经当地适应性筛选和抗旱鉴定表现优异,受到当地农民及技术人员的一致好评。其中,“巡天608”比当地对照品种JIBAT增产38.7%,示范效果被奥罗米亚州官方媒体报道。奥罗米亚州Holeta市市长埃谢托、副市长卡巴德、财政管理局长梅斯芬、技术推广和职业教育办公室主任阿萨法等人到田间现场观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项目组通过在当地开展技术示范、派出高级农业专家等方式,与埃塞朋友分享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了当地农业发展水平。实践证明,中国玉米品种、农业技术及农业生产管理模式等在埃塞的推广应用,不仅能有效帮助埃塞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生产效率和粮食安全水平,而且有助于埃塞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要发展,人才很关键。在开展对非农业合作过程中,中方毫无保留地把长期以来在玉米生产中总结的经验和智慧分享给埃塞朋友。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在埃塞举办了2期农业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100余人;邀请埃塞俄比亚农业技术专家5人来华开展培训与交流;在合作过程中,由项目组推荐,埃塞俄比亚生物技术研究所(EBTI)的1名研究人员Biru Alemu Chali于2022年9月1日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攻读博士学位,拓展了人才的培养交流方式。该项目的实施得到了政府官员和广大农民的认可,有力增进了双方友谊,是两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生动体现。
当前,埃塞俄比亚正处在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关键时期,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农业科技合作的现实意义更加突出。在地缘博弈加剧、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埃塞如能靠自身力量解决吃饭问题,将是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农业科技应用水平较低,是导致埃塞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本项目通过输出农业科学技术,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媒,解决埃塞俄比亚粮食安全和减少饥饿,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积极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将为实现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