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地出现连续性强降雨天气过程,局部地区甚至出现极端灾害性的特大暴雨。**洪涝过后,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细菌、病毒容易滋生,一些传染病的宿主和媒介也因此增多;畜禽饲养场所遭到破坏,未及时处理的死亡畜禽和免疫力下降的畜禽易成为各种病原体的“靶子”;发生洪涝地区群众生活、生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卫生防病措施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这些不利因素可导致布鲁氏菌病、炭疽、肾综合征出血热等人畜共患病的发生。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将洪涝灾害后人畜共患病的预防要点总结如下,以便大家快速了解和应对。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由布鲁氏菌属感染引起,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暴雨冲刷后,畜牧养殖场所粪污、病死和溺死动物处理不及时,免疫低下的牲畜容易感染发病。与牲畜接触密切的职业人群及疫区和牧区的居民,接触疫畜的流产物、乳、肉、内脏、皮毛等可被感染,食用生奶和/或未煮熟的肉类也可导致感染发病。预防要点1.人畜分居,不在居室内饲养家畜;2.保持畜牧养殖场区内雨水沟通畅,及时清理粪污等异物,病死、溺死动物集中存放、集中处理;3.兽医、放牧员、饲养员、屠宰工、挤奶工及乳肉加工人员为重点人群,需做好个人防护,接触患病的羊、牛等牲畜时,须戴手套、口罩、胶鞋和防水围裙等防护用品;4.不喝生奶,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不食用病死、溺死家畜肉等;5.布病急性期多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出现症状应尽快就医治疗,不规范治疗可导致慢性化,对身体伤害大,治疗难度也加大。
炭疽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一般是食草动物首先感染,患病动物(如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的血液、粪尿排泄物、乳汁、以及病死畜的内脏、肉类、骨骼直接感染人类或污染环境。汛期是炭疽高发期,特别是洪涝灾害后,暴雨冲刷导致疫源地土壤中的炭疽芽孢杆菌暴露地表,汛期家畜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侵袭,炭疽流行和发生风险增大。预防要点1.发现牛、羊等动物突然死亡,不接触、不宰杀、不食用、不买卖,立即报告当地农业畜牧部门;2.从正规渠道购买牛羊肉制品,不购买和食用病死牲畜或来源不明的肉类;3.食用充分煮熟的食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4.炭疽最常见的是皮肤炭疽,一旦发现自己或周围有人手、上肢、颈和肩等裸露部位出现发热、水肿并伴有丘疹或红斑,然后出现水疱,周围肿胀,继而中央坏死形成溃疡性黑色焦痂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医,并告诉接诊医师病死动物接触史等信息。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鼠传疾病。洪涝灾害后引起鼠类增多,人接触或吸入携带病毒的鼠类分泌物、排泄物及产生的气溶胶,食用带毒鼠类粪便污染的食物,被病鼠咬伤等途径都可能感染。
预防要点1.要做好卫生及防鼠灭鼠,确保家和工作场所无鼠;2.妥善保管粮食、防止食物被鼠污染;3.清扫有鼠类尿、粪污染的地方时,要适当防护,戴橡胶或塑料手套,戴口罩;4.一旦出现发热、“三红”(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 、排尿量减少和皮肤出血点等流行性出血热典型症状,请立即就医。“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洪涝灾害后人畜共患病的防控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共同构筑一道安全防线,守护我们健康和谐的美好生活!来源:辽宁疾控
图片来源:千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