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毛二可:情系雷达的科研“国士”

四手联谈:中国科学家
原创
讲述中国科学家故事,传播科学家精神
收藏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科学家是一位信息雷达的一名专家,名字叫做毛二可,那么我们将通过三个方面进行了解,第一方面是科学家的简介,第二方面院士的教育理念第三方面科学家简介,毛二可是一名雷达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的专家,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从1956年到1995年从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到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毛二可一直都未曾停止对信息技术科学的探索,不断前进,为中国雷达世界添砖加瓦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都是毛二可院士的照片,再来看第二部分,毛二可院士的教育理念。毛二可在教育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尽可能的挽留人才呵护成人稳定队伍,更重要的是毛二可注重选拔那些人品出众,业务扎实事业心强的好苗子,让他们承担责任承受压力再来看看第三部分。对于毛二可院士的一些感悟,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一位瘦削的老人操纵着电动轮椅,每天往返于家和研究所之间。已经87岁高龄的他虽然腿部手术,但依然坚持上班,这个人就是毛二可院士。更早之前,他每天骑车上班成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大家都叫他自行车院士,他朴素的衣着,谦和的态度你很难想象到他是一位这样的大师。不仅如此,长期深耕雷达领域。为毛二可带来了一系列成绩与荣誉,作为中国雷达领域的主要领军人之一,毛二可在学术上的每一步突破,都尽尝艰辛。他曾不顾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累计上机1000多个小时;他曾在雷达实验中因过度疲劳,不小心被上千伏高压电打得满手鲜血、手臂撕裂。

几十年来,毛二可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国家装备与经济建设之中,并有部分装备出口到国外,其水平的先进性既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树立了科技自信。

2000 年,有一个单位希望雷达所研制一种图像跟踪信息处理机。对于当时的雷达所来说,这是一个新的领域,以前并没有研究基础。此时,大团队集中管理的优势再一次凸显出来,研究团队可以在全所范围调动“精兵强将”,很快拿出了样机,成功地为雷达所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这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也为高等院校的基层科研单位在国防科技领域的创新研究,闯出了一条新路。

回首半个多世纪的科研生涯,毛二可常常感慨,今天国家提供给科研人员的工作条件,与他科研生涯之初简陋的硬件基础和不太安定的社会环境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仍然在实验室奋斗,希望抓住有限的时间再出一些成果。令他欣慰的是,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已经成长起来,而且接过了创新的火种。

刘泊远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师级
阅读理解
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