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四月大家还记得之前热搜刷屏的“果菌王”吗?就是那颗长出蘑菇的苹果→回顾“果菌王”的故事←
如今**它已有了第一批 “后代”**科研人员如约将部分“果菌王2.0”寄给当初赠菇的邓女士尝鲜
8月16日,邓女士收到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用“果菌王”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后代——三斤多白参,成为首位尝鲜人。
她之前从来没吃过白参,为了能全面了解风味,也不辜负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一片心意,她在社交平台上向网友们请教了白参的做法,热心网友们更是纷纷献上自家菜谱。当初“千里求菇”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博士也支招了:“我们一般喜欢用白参和鸡蛋一起蒸(白参炖蛋),还可以用来炒青椒、炒鸡蛋、炒肉,加点火腿都是非常好吃的。”
来源:邓女士社交平台
邓女士迅速展开了测评,分别用白参做了炖蛋和炒蛋。“平常吃的蘑菇口感一般都是软软的,但白参属于看着软、摸着软,吃起来却更韧一些,味道也比浙江人餐桌上常见的白蘑菇更鲜。”她表示,炖蛋比较好吃,炒蛋口感偏硬。许博士的导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赵琪也介绍了几种做法:“青椒炒鲜白参菌:将新鲜白参与青椒、蒜、腊肉等食材一起炒制,味道鲜美,口感脆韧。白参蒸肉汤:将瘦肉剁碎后与白参一起蒸煮,肉汤鲜美。”
来源:邓女士社交平台
邓女士表示,自己还收到了从贵州毕节寄来的包裹,同样是“果菌王”的后代,是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委托当地种植基地转化而来。“挺神奇的,没有想到还有这么有趣的后续。”邓女士觉得整个经历让自己收获颇丰,很开心她这颗长蘑菇的苹果能为科研和科普事业做点贡献。
🍄
邓女士展示在不同环境下人工培植的“果菌王2.0”
🍄
除了自家做菜邓女士还将此次收到的白参分了一些给亲朋好友和粉丝品尝
来源:邓女士社交平台
关于“果菌王2.0”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赵琪表示,在对比实验中,青藏高原的白参、从太空回来的白参以及“果菌王”均使用阔叶木屑作为栽培基质。经过20多天的培养,前两者作为经历多轮选育的品种,生长速度明显快于纯野生的“果菌王”。而“果菌王”的长势相对不整齐,目前只收获了20斤左右,其生长状态如同还处于“花骨朵”的阶段,仅有部分可采摘。通常来说,白参在20天左右即可出菇。
对于普通人来说,白参是为数不多的人工栽培比野生要好吃的食用菌。据悉,许博士所在的课题组是国内首个规模化进行食用菌航天育种的团队,白参也在其搭载范围内,从“神舟十二“到“神舟十四”,再到“神舟十六”,白参家族已先后3次上天。赵琪此前表示,他们的研究团队还在青苹果上接种“果菌王”菌丝以进一步分析这种白参在不同成熟度的苹果上的生长情况,此外,这项实验也可能对苹果产业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接下来,团队将通过选基质、设定培养条件等方式,对“果菌王”开展进一步的品种选育。相信通过多轮选育,“果菌王”可以逐渐适应新环境,在产量和口感上,都将有更大提升。
参考来源:央视网、人民日报、潮新闻、新闻坊、许博士社交平台、邓女士社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