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flowers, windflowers
my father told me not to go
near them
He said he feared them always
and he told me that they
carried him away
……
“风之花,风之花,父亲对我说别走近它,他说他总有些害怕,他说他迷恋过它……”Windflowers是一首古老的英国经典民谣,中文翻译为《风之花》,两位演唱者Seals和Crofts,一个嗓音低沉沧桑,一个梦幻空寂,忧郁中又充满着柔情,亦如风中飞花,纯净空灵。
秋日阳光下摇曳的打破碗花花。图片:JJ Harrrison / wikimedia
不会打破碗,还能防虫害
初秋时节,打破碗花花在川西山野中成片成片的开放,阳光映射在它们明亮华丽的花朵上,在蓝色的天空下调和出一些梦幻的紫。打破碗花花(Anemone hupehensis)来自于毛茛科银莲花属,不同于同属大多数开放在春风中的银莲花,打破碗花花总是在秋风之中迷离摇摆。
银莲花属属名Anemone源自希腊文anemos(风),银莲花的英语便是风之花(Windflower)。希腊语中的银莲花,意思是“风的女儿”。据说,罗马时代的博物学家普林尼曾指出,是风打开了银莲花的花朵。
欧洲银莲花衍生出了各式各样的花色。图片:Aviad2001 / wikimedia
银莲花属全世界约有150种,在各大洲均有分布,多数分布于亚洲和欧洲,它们通常生长在山间林下,盛开于春天的季节。欧洲银莲花(A. coronaria)被称为“妖精之花”,传说这种早春开放的银莲花的叶子里住着“森林妖精”,装点花瓣的粉红色线条就是妖精用手指描画而成的。在雨天和夜晚,银莲花合上了它们的“花瓣”,犹如叶子里住着的“森林妖精”拉上了窗帘。
大片盛放的银莲花,已经成为了以色列的一个景点。图片:zachi evenor / wikimedia
打破碗花花却是被秋天的风唤醒的,它们有着深深分裂的叶,细长的茎干和可爱而精致的花朵。它们大大的花朵生长在直立的花葶上方分出的几个细小分枝上,花葶和花枝上还有许多白色细微的毛。不过,在秋风中颤动着的却不是它们的花瓣,所有的银莲花属植物都没有花瓣,它们真正的花瓣已经完全的退化,通常被人认为是花瓣的那个部位,其实是它们的花萼片。
没想到,这么好看的居然是花萼片。图片:C T Johansson / wikimedia
银莲花属是毛茛科中较为古老的类群,依然保存了一些原始的性状。打破碗花花有花瓣形状的萼片,呈覆瓦状排列,颜色和层次也极为丰富,从白色到粉红再到粉紫,极为迷人。400多枚的离生心皮紧密结合组成的雌蕊群,着生于球形的花托上,看上去就像在花心处鼓起了一只淡绿色的眼睛。它们的雄蕊数目极多,花药金光闪闪,无比耀眼。
打破碗花花全株有毒,含有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白头翁素(Anemonin,也叫银莲花素),而根茎的毒性最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专门的书籍和报刊指导人们用这种在川西山野极为常见的植物制成土农药灭杀孑孓和蛆虫,或以水浸液施于田间防治各类虫害。
欧洲花园里培育的打破碗花花。图片:Carstor / wikimedia
打破碗花花的故乡是在中国南方,这个有点拗口又直白的植物名字里有“花花”的叠音连字,还带着蜀地方言的俏皮。过去,为了防止淘气的熊孩子去摘这种有毒植物的漂亮花朵,家长就会告诉孩子们说:
乱摘这种花花要打破碗,打破了碗你就吃不成饭饭,吃不成饭饭就该背时挨饿哈!
乱摘花的后果:妈见打!
于是孩子们就都不敢去触碰采摘它了,据说,这是打破碗花花名字的由来。
在中国,竟有不少的植物以打碗为名,比如在旋花科里便有一个打碗花属(Calystegia),就有好几种打碗花,它们名字的来历也大致和打破碗花花类似。只是旋花科的打碗花并无毒性,小朋友摘了误食也没有什么致命危险。
碗:我做错了什么......图片:Ashley Van Haeften / Flickr
所以,打碗不怕,打破了碗才会怕。在缺衣少食的年代,打破碗终归是一件性质极为严重的事情,以至于连最淘气的熊孩子都能够深深感受体会到饭碗打破带来的挨饿恐慌,打破碗花花的名字就这么一代代的流传下来,这也是这种植物在《中国植物志》里的中文名字。
来自湖北的秋牡丹
1843年的深秋,上海城门附近,一个叫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的苏格兰人第一次见到了盛放墓地坟头上的打破碗花花,他在日记中记下了这场在墓地中印象深刻的惊艳偶遇:
“我第一眼发现日本银莲花的时候,它正盛开在上海城门附近的坟墓中间,银莲花每年11月开放,这时其它花朵都已凋谢,所以,它最适合用来装点人们的长眠之地。”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输掉战争的大清帝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的五处港口被强迫向外国开放。这一年,受到皇家园艺学会资助植物探险家福琼带着使命潜入中国,此行的重要目的便是为皇家园艺学会采集来自古老东方的新奇植物。
1844年,福琼将从中国上海采集到打破碗花花的活体植株成功地引进到英国的花园,这种来自中国秋季开花的银莲花迅速成为了园艺界的新宠儿,园艺家很快以来自中国的打破碗花花为母本,培育出了许多园艺新品种。
1845年,英国的植物学杂志上就刊登了打破碗花花的科学绘画。图片:The 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 / Flickr
不过,直到今天,欧洲人一直将这种原产于中国的打破碗花花习惯上称为日本银莲花(Japanese anemone)。这是因为更早期的欧洲探险家发现,这种在秋季开放的银莲花几乎在日本各地都有分布。1784年,在荷兰东印度群岛公司工作的瑞典植物学家卡尔•通贝里(Carl Thunberg)首次在日本采集和描述了这种银莲属植物,并把它当成原产于日本的物种,并为它命名为日本银莲花(A.japonica)。
日本岩手县花园里栽种的打破碗花花。图片:omics / inaturalist.org
后来,植物学家发现日本银莲花真正的原产地其实是中国南方,分布在日本的打破碗花花是数百年前从中国南方引入日本栽培,并很快就在当地归化。后来,法国植物学家查尔斯•安托万•勒梅尔(Charles Antoine Lemaire)以采自中国湖北省的模式标本,为打破碗花花命名了新的学名湖北银莲花(A. hupehensis),种加词hupehensis意思就是湖北省。
质朴的名字,绚丽的花朵
哪怕在养护最为精细的花园里,也有可能会在季节的过渡期间经历没有花的日子。尤其是初秋,夏季开花的植物纷纷凋谢,而众多的秋季花卉还远未至盛花期。当罗伯特•福琼将产自中国的打破碗花花介绍到西方花园后,这些来自中国的银莲花开始在异国它乡的秋光中迎风曼舞,并迅速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打破碗花花是初秋时节的珍贵风景。图片:moonversus / inaturalist.org
在打破碗花花的原生地中国南方,还有几个十分相似的近缘种,它们在银莲花属下组成了一个打破碗花花组。这个组几个近缘种主要的区别在叶子上,打破碗花花(A. hupehensis)的叶子形态变化较大,单叶和三出复叶都有,但是叶背面的毛很稀疏。
野棉花(A. vitifolia)的叶背面密密的长着白色绒毛,叶生长在植株的基部,全部是单叶。还有一种植物大火草(A. tomentosa)叶背面也有白色的绒毛,但是基生叶通常为三出复叶,而不是单叶。
野棉花的棉毛。图片:lukas_south_of_the_clouds / inaturalist.org
打破碗花花组的几个近缘种外貌相似常难辨彼此,中文名字也经常相互混称,分布地亦有重叠,更多的时候,抛开分类学的精准或混淆,亦不妨都称它们为打破碗花花。它们很早就在西方花园中开始绽放光彩,拥有了众多的园艺品种,使秋天的花园变得更加优雅美丽,不过这些银莲花属打破碗花花组的原生植物依然还在中国南方的山野秋色中绝世独立。
请念出以下内容:这不是打破碗花花,这是打破碗碗花(黄蜀葵)。图片:Derek Ramsey / wikimedia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哪怕它们拥有倾国倾城的容颜,在中国南方,它们依然是秋天山野中最为常见的野花,有着最为质朴的名字。所谓风花雪月亦不过是辞藻的堆砌之雅致,远不如打破碗花花的这份直白通俗的乡情来得真切。它们总是生机勃勃枝叶茂盛,它们总是在百花逐渐凋谢的秋季开出大片绚丽的花朵,它们总是会成为金秋时节南方山野中不可或缺的物候风景。
硕大的花朵总是非常醒目。图片:Kuruman / wikimedia
隆冬时节,冷空气伴随着降雪将山野装扮成银妆素裹的冰雪胜地。这个时候,坚持挺立于溪畔的一丛丛打破碗花花枝叶已日渐枯黄,它们像绵花一样轻柔的灰白色绵毛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在花期后,打破碗花花结出的每一个小小的带着细柄的瘦果上都有长长的绵毛,这些瘦果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球形的聚合果。入冬后,打破碗花花的果实逐渐成熟,绵毛胡乱散开,乱蓬蓬看起来更形似一个灰白的破棉絮团,它们细小的种子就藏在这一团破絮之中,难怪人们又叫它野棉花。
打破碗花花和野棉花非常相似。图片:徐永福 / PPBC
现在是打破碗花花散播种子的季节,山中溪流穿出林间,轻快地奔涌前行,在打破碗花花的满头白絮飘零中,这一年的光阴亦如风中飞花般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