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武汉站的助盲展会上,一位盲校化学老师努力用针尖在纸上戳出烧杯的形状,引导学生通过触摸感知。等到学生将纸摸平后,这位老师就重复之前的操作,只为了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烧杯的立体轮廓。
谈及盲文刻印机的研发初衷,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数智助残无障碍联合实验室主任于智分享了一段经历。这一幕深深触动了他,让他意识到当下图形理解在盲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的挑战。
在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的数智赋能教育服务展区,摆放着一项科技助盲领域的创新成果——盲文刻印机。作为面向特殊教育的全国首台轻量化盲文刻印机,与汉盲双向翻译平台联动,共同为盲人学校和盲人家庭提供了教育便利。
文字和图形一起排版曾是很难实现的效果。潮新闻记者摄
于智介绍:“盲人刻印机长期以来都依赖国外进口,而且属于大型设备,便宜的需要八九万,贵的要八十多万,不适合家庭使用。”而如何实现家用盲文刻印机,成为团队的着重攻关点。
为了普惠更多家庭,团队在机器功能上做了简化,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过去的打印机是逐行打印的,比较适用文字,与理科教学相关的图形都没法做。这台盲文刻印机则采用了亚毫米级的控制精度,可以按照图形的路径,打出精细化的曲线。”于智解释道。
盲文刻印机刻印效果 受访者供图
此外,国外一些轻量产品的噪音都达到100分贝,而这款盲文刻印机只有70分贝,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公场所使用设备噪音不超过75分贝的要求,属于办公桌级别类型,大大拓展了产品未来的应用范围。
而在这款盲文刻印机的研发背后,潜藏着长期以来盲人教育的痛点。于智谈起自己萌发研制这一设备背后的故事。2017年,他开始与浙江省盲人学校、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合作展开助盲研究。疫情期间,他了解到一个曾成绩优异的盲人学生,由于隔离生活导致跟不上学校学习进度,家长四处寻找辅导但难觅合适人选的经历,这让他感受到了盲生开展家庭教育的难度。
对于盲生教育,普通老师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不再适用,助盲教育对老师的因材施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他们随时调整授课模式。但绝大多数家长并不具备这一技能,因此当前的盲生教育主要依赖学校教育。
“盲生基本都是住校的,和老师交流的需求高,家长想要参与但大多有心无力,只能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更多的帮助。”于智提及盲生家长难以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而盲文刻印机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短板。
在使用中,家长只需要上传一份文字到翻译平台,平台就能自动将汉字转成盲文字,然后启动刻印机打印。对于图形,也只需要上传相应文件,再在纯轮廓刻印、填充刻印等模式中选择需要的,就能实现自动转成盲文图并刻印的效果。
在助盲培训方面,团队也提供了相关的教学资源。在盲生群体中,存在先天盲和后天盲之分。相比后盲群体,先盲人群由于没有看过图形,无法很快理解形状概念。团队搭建了一个盲用的教育资源库,囊括了从幼儿园到高中常用的图形以及帮助理解的资料,打通了从培训到应用的环节。
盲生试用盲文刻印机 受访者供图
这款盲文刻印机自今年6月面世以来,就得到了中国盲文出版社的支持。在随后的试用阶段,团队与出版社一起,在全网发起了盲人试用活动,吸引了超过百户家庭的积极参与。实现技术攻关后的盲文刻印机,售价4980元,比进口便宜了90%,目前已经正式下单了30多台。
在这背后,是于智和他浙大本科同学组成的团队,基于对盲生需求的深切理解,成就的技术突破。谈到产品的未来展望,于智表示:“希望这个设备尽可能地在盲人家庭,或是公共场所投入使用,帮助更多盲人接受更好的教育,拥有更好的未来。”
观察手记
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人文关怀日益浓厚的时代,残障人士的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一系列创新产品应运而生。
针对听障群体的教育创新尤为显著。作为高科技“耳朵”的智能助听器,通过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降噪与语音增强技术,能够自动适应不同的声音环境。语音转文字软件,则借助将连续的语音流快速转化为文字的实时转写功能,高效实现知识信息的获取。
对于视障人群,教育产品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无障碍技术和设备研发上。屏幕阅读器的设计,将电子屏幕上的文字内容转化为清晰流畅的语音,实现视障学生阅读电子书籍的自由。
近日,由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残疾大学生团队自主研发的“触手可及”无障碍盲文键盘和考试系统,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键帽,确保盲文点的持久性和清晰度,并从多方面进行了人体工程学优化,极大提升了使用舒适度。这款键盘支持盲文输入,使得盲生能够独立、准确地输入盲文,并适用于多种考试场景。
这些教育产品的涌现,不仅展现了科技的力量,更体现了对残障人士教育权利的关怀,让他们在追求知识的征途上,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