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第二届口腔疾病预防与康复科普创新优秀作品-"绳锯木断"——楔状缺损

康复科普
原创
由中国康复医学会打造权威、专业、实用、便捷的网络化科普平台
收藏

**摘要:**赵阿姨今年50岁,由于小时候因蛀牙导致牙齿疼痛,长大后一直有好好刷牙的习惯,一日三餐过后都会刷牙,喜欢横着刷,不仅刷牙时间长,而且力气大,总觉得会刷不干净,但是近2周牙齿好像出了问题,吃到冷的甜的食物,牙齿特别酸痛,而且全口的牙齿都有不同程度的酸痛,非常不理解,赵阿姨及时就医后发现牙齿出现了“楔状缺损”,主要是长期的刷牙方法不当导致的,牙齿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但牙刷刷毛也能将坚硬的牙齿刷断,不当的刷牙方式或不良习惯,会导致牙齿硬组织的缺损,医生告知赵阿姨需要根据不同的缺损程度进行相应的治疗。本文主要介绍发生在牙齿上的“绳锯木断”——“楔状缺损”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方案以及预防方法。

“楔状缺损”一般发生在牙齿的颊面颈部,位置固定,基本位于牙齿与牙龈的交界处[1](如图1蓝色箭头所示),累计多颗牙齿,中年人发病率较高,缺损的形状像楔形,由两个夹面组成,口大底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刷牙方法不当,持续的“横刷”导致牙齿釉质缺损。

图1

楔状缺损形成的过程一般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开始缺损比较浅,基本没有不适感觉,但是再过几年,刷牙的方法如果没有得到改进,会发现吸凉风不舒服,甚至天气转凉后,不敢讲话,此时缺损已经出现了,牙颈部的釉质层开始崩塌瓦解,到达中等深度,冷热酸甜刺激会有酸痛感,并且随着牙齿缺损深度的加深,酸痛感愈发明显,最后发现即使不吃冷热酸甜的食物,牙齿也会疼痛,此时牙釉质深层的牙本质会受到损伤,最终影响牙髓的活力状态。

那么如果出现牙齿“楔状缺损“的情况该如何处理呢?下面我们针对不同的深度和情况一一介绍。首先,牙齿的楔状缺损较浅(一般最深部位不足1mm),此时患者基本没有症状,可暂不做处理,但是需要注意刷牙方式方法,切勿进行“横刷”;由于不同人群的感觉不同,虽然牙齿楔状缺损深度较浅,有些患者已经出现牙本质敏感症状,可进行牙齿脱敏治疗,即牙齿表面涂脱敏剂,此方法的目的是尽量隔绝外界的刺激,恢复原有的饮食结构。其次,如果缺损达中等深度(最深达1-2mm),患者已经出现冷热酸甜不适,十分影响生活质量,此时需要进行牙齿治疗,治疗方法一般采用充填治疗[1],即用树脂材料将牙齿缺损的部位补起来,这样不仅恢复牙齿原有的形态,恢复牙齿的功能,而且还可以隔绝冷热酸甜的不良刺激,此时牙神经中的牙本质细胞可以产生修复性牙本质,减少外界刺激对于牙神经的激惹,保护牙髓活力。再次,如果缺损进一步加深,仍采用不良的刷牙方式,并且没有及时就诊,那么牙神经会持续受到刺激,最终会疼痛发炎,引起牙髓炎,此时的牙齿及时没有冷热酸甜等外界刺激也会出现疼痛,严重者夜不能寐,疼痛放射到头部,引起头痛等症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需要进行牙齿的根管治疗,将发炎的牙神经取出,并进行根管的成形和消毒,最后用材料进行修补,此时的牙齿外形已经出现深缺损(>2mm)(如图2),临床上患者一般出现牙齿疼痛时才到医院就诊,不仅增加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而且牙齿组织的深度崩塌,预后牙体硬度也有受影响,大大降低了牙齿在口腔中的存留时间。

图2

“楔状缺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形成,是一个“绳锯木断,滴水穿石”的过程,那么意味着我们有时间可以预防。古语云:“治未病”,这才是上医的体现。具体措施如下:第一,需要定期的口腔检查,每年身体需要体检,牙齿也需要,浅的缺损自己不容易发现,因为有些患者并没有不适症状,如果此时进行口腔检查,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给出建议,要注意刷牙的方式方法,这样缺损一般不会加深;如果有酸痛感,也可及时进行牙齿的充填治疗,也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第二、需要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BASS刷牙法[2],BASS刷牙法是目前公认的标准刷牙方法,主要是用牙刷在牙面进行拂刷的方法,将牙刷刷毛置于牙齿表面呈45°,上牙从上向下轻轻拂刷,下牙从下向上刷,咬合面来回刷,全程动作轻柔,时间3分钟,早晚各一次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牙刷不宜选用硬毛的刷头,可选用中等硬度或偏软的牙刷,也可使用电动牙刷,使用电动牙刷时只要将牙刷头置于牙面即可,利用牙刷的震动达到清理牙齿的效果。

总而言之,“楔状缺损”是较常见的疾病,病因一般是长时间刷牙方法不当引起的牙齿颈部应力集中,治疗方法根据缺损的深度不同有所不同,达到中等深度时可采用树脂充填治疗,如果涉及到牙神经活力,出现牙髓炎的症状,需采用根管治疗以及牙冠修复的方法才尽可能延长牙齿保留的时间,预后较差,因此,“楔状缺损”的预防至关重要,一般每年一次的口腔体检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隐藏的疾病和问题,口腔检查不仅能够发现楔状缺损,还有龋病、不良习惯引起的错颌畸形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尽可能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

参考文献

[1]周学东,陈智,岳林.牙体牙髓病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冯希平,杜民权,林焕彩.口腔预防医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邹岩,许晓航,刘海珍,陈薇敏

单位:海南西部中心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