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5067 篇文章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肺结节的检出率日益提高。然而,在面对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时,常常引发争议。不当的医疗干预或忽视都可能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做出正确的治疗决策至关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医患共同决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 SDM)发挥着关键作用。
以患者李女士为例,她今年45岁,在体检中意外发现肺部有一个8毫米的结节,内心深感忧虑,于是前往胸外科就诊。医生在全面了解李女士的病情后,为她详细介绍了多种可能的治疗方案,并阐明了每种方案的优劣:
1. 定期随访
鉴于结节尺寸较小,建议先进行观察,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低剂量CT复查。
2. 穿刺活检
通过穿刺获取结节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结节性质。
3. 手术切除
若对结节的恶性可能性较为担忧,可选择直接手术切除。
在充分掌握这些信息后,李女士与医生共同商议,最终决定采取定期随访的策略,以便密切监测结节的变化。
此案例充分体现了医生在提供专业意见的同时,也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李女士对治疗方案的接受程度、自身的健康状况以及对未来生活质量的期望等因素,都对最终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最终,她获得了一个更加个性化且符合自身需求的治疗方案。
医患共同决策(SDM)是一种新兴的医疗决策模式,它要求在进行特殊检查、用药、手术等决策时,医务人员应充分告知患者诊疗方案的具体措施、利弊及风险,患者经过权衡后表达自己的观点,双方再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共同商讨,最终共同作出决策。这种模式的意义在于加强医患双方的沟通、理解与信任,提高患者对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医患共同决策在诊疗中的必要性
现代医学倡导以人为本,强调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医患共同决策,能够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使患者积极参与到疾病的管理中,对治疗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准备,从而提高对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同时,也能使医生从艰难的决策中解脱出来,不再独自承担风险,进而获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例如,一位因糖尿病导致右眼玻璃体大量积血的病人,考虑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病人对手术顾虑较大,要求先观察。医生充分告知病人有再次出血以及视网膜脱离发展的可能,并建议进行1 - 2周的B超随访,病人对此表示理解并愿意按时复诊。这便是医患共同决策的体现,尊重病人暂不手术的选择权,但告知其需密切复诊,若病情有变化则需及时处理。2周后,B超检查发现患眼视网膜脱离,病人没有怨言,主动要求进行手术。
再如,一位双眼全葡萄膜炎发作的病人,按照诊疗常规,需给予口服激素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1mg/kg·日。然而,病人在用药后出现心悸、出汗、兴奋等药物副作用症状。于是,医生与病人商讨是否减少药物剂量,但同时告知激素减量后可能存在眼部疾病无法控制的情况。经过反复商讨,双方共同制定了激素减量方案:先将激素减量至0.8mg/kg·日的剂量,然后观察有无全身反应。若没有全身反应,则继续使用该剂量;若仍有全身反应,则进一步减量。由于患者参与了自己治疗方案的制定,对治疗中出现的情况不仅能够及时反馈,而且表示充分理解。
医患共同决策的优势
1. 增强信任
医生与患者共同参与决策,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从而建立起信任关系。
2. 促进沟通
鼓励开放和坦诚的沟通,深入讨论治疗方案的利弊。
3. 尊重患者自主权
认可患者的选择权,允许其根据个人价值观和偏好做出决策。
4. 个性化治疗
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人偏好和生活状况,提高治疗的接受度和满意度。
5. 减少误解和冲突
通过信息共享和充分讨论,减少误解,使双方对治疗的理解和期望更加一致。
6. 提高患者参与度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过程,提高其满意度和依从性。
7. 支持患者决策
为患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帮助其做出适合自身的决策。
8. 适应患者需求
深入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提供符合其需求的医疗服务。
9. 增强医生专业形象
展现医生的专业性和对患者需求的关注,提升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10. 促进医患同心合力
形成共同的治疗目标和行动计划,携手共同对抗疾病。
通过以上这些方面,医患共同决策不仅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效果,还能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所有的医疗过程中,医患共同决策都充分体现了对病人和家属意愿及价值观的尊重,使他们能够对诊疗措施行使自己选择的权利,参与到疾病的管理以及对自己身体的管理中,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转归及治疗的相关并发症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从而大大提高了病人对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医生从许多难以抉择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不再单独承担相关风险,并且能更加得到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作者: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