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发现,自己家孩子指甲根本不需要剪,永远是光秃秃的。原来是有事没事孩子就爱“啃一下”。到最后家里指甲刀都落灰了。有严重的甚至把手指咬的“面目全非”“鲜血淋漓”。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儿科专家提醒:当咬指甲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成为一种疾病——“咬甲癖”,它是儿童和少年期一种常见的行为偏异,主要表现为经常不自觉地啃咬指甲,导致手指损伤、指甲边缘呈锯齿状、指甲缺损等症状,严重时会引发指甲变形或甲沟炎的强迫症。
一、儿童咬指甲的原因
第一:心理因素
一方面,性格内向、敏感等特点的孩子爱咬指甲。另一方面,咬指甲与儿童的情绪紧张、焦虑相关。
存在焦虑症状的儿童,其焦虑症状可以通过行为问题来表达,很常见的表达方式便是咬指甲、吸吮手指。
儿童通过这一系列行为,缓解其焦虑症状,获得安全感。
对于青少年,学业方面的压力可能也是他们“咬指甲”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缺少同龄伙伴、难以适应校园生活、规律的作息时间突然被改变等社会心理因素也可能使儿童青少年出现咬指甲的行为表现。
第二:家庭因素
1.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
如太过严厉,经常采用批评、惩罚的方式教养孩子,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害怕与父母进行沟通,常常情绪紧张、焦虑,从而以“咬指甲”“吸手指”等行为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感。
2.父母对孩子缺乏陪伴
幼儿的咬指甲行为常发生在难以入睡、思念父母时,比如隔代养育家庭的儿童。
3.父母的情绪状况不佳
父母的精神状况会影响到儿童的咬指甲行为,比如父母较为焦虑,孩子更容易出现咬指甲。另外,父母的不良情绪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状态,进一步加剧孩子“咬指甲”等问题行为。
当然,营养元素缺乏,如缺锌、缺铁,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孩子的味觉敏感度下降,继而引发咬指甲、吮吸手指、甚至是咬衣领等行为。
二、作为家长该如何应对?
**1.去除引起孩子焦虑的源头,调整情绪状态。**积极了解患儿心理健康状况,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支持,改变/调整之前不适宜的教养方式,多多陪伴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机制沟通。
**2.转移注意力,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当孩子咬指甲时,家长可以通过带孩子画画、玩耍、看漫画书等孩子感兴趣的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不把焦点放在咬指甲这件事本身。
**3.使用一些代替物。**如使用口腔糖、零食等物品代替咬指甲,逐步过渡。
**4.必要时补充营养元素。**进行相应的检查,看是否有营养元素的不足或缺乏,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结构。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儿科 徐琳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