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读了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所著的《寂静的春天》,这部科普读物,始作于1950年代,一度被禁,直到1962年才得以首次出版。该书讲述的是农药对人类环境的危害。人类为了消灭作物中的害虫,研发和喷洒了大量的农药。农药不仅杀死了害虫和杂草,同时让许多无辜的鸟儿也成了牺牲品。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农药通过河流、空气,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春天从此寂静无声。
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是一意孤行,还是另辟蹊径,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拷问。 中国是最早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围绕《全球植物保护战略》的具体目标,2008年编制完成了《中国植物保护战略》,在植物物种资源的本底调查编目及可持续利用,植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科普宣传、公众教育、能力制度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成为了全球伙伴的模范。
新疆和中亚地区,拥有共同的地缘空间、相似的自然地理和互融的人文地理,天山、阿尔泰山和帕米尔-阿莱山系将我们一脉相连,灌溉农业和农产品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而土地-人口-市场又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互利共赢的合作基础和潜力巨大。在合作发展的同时,有效保护植物多样性、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始终是我们共同面临的课题和责任。 而面对恶性入侵生物的冲击、病虫害抗性的持续上升、农药减量以及保障环境生态安全,更使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压力。因此,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态稳定的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是国际农业科技进军的高地1。 新疆和中亚各国,同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共同经历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从化学农药防治为主,到绿色防控综合治理的发展阶段。通过近百年的努力,我们在掌握农作物重大病虫流行灾变规律、揭示重要农业有害生物致害机理、研发防控产品、建立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及防控技术体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科技成就。
随着产业变革与科技进步,植保科技领域将迎来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未来,新型生产模式及气候变化下的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全球化趋势下的有害生物检测预警技术、绿色可持续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新模式、智能化植物保护新装备的系统研发等方面将成为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2。建立现代植保技术体系,是我们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力的保障。 中国农业和世界农业高度关联,随着国际形势变化、经贸摩擦、地缘政治冲突、气候变化等对全球粮食安全带来的 不确定性,导致国际粮食产业链和供应链面临的挑战逐渐加大,全球粮食安全风险被不断放大。 “农业区域合作”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是大趋势,是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通过农产品贸易、农业投资、农业科技交流、农业区域综合开发等,发挥各区域间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配置整体效益,实现农业资源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双向流动。 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共同倡议签署了《“中国-中亚五国”农业部长会议机制谅解备忘录》,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粮食安全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共同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立生产风险预估模型,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发展可持续、高效的现代农业。 **二是共同搭建“一带一路”合作平台,深化农业贸易往来。**立足粮食安全目标,进一步扩大粮食产地的供应链布局,开发出更多的农产品新品种,拓展合作空间。 **三是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共同打造中国-中亚交流核心区。**建立农业合作科技交流中心,开放口岸,将农业发展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释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中国新疆与中亚各国共处亚洲腹地,同属干旱和半干旱气候生态区,农业生产条件与产业结构极为相似。因此,推动中国新疆-中亚农业合作有着天然的优势。同时,也共同面临农业生物安全与植保新质生产力发展问题。 期望通过此次论坛,充分交流学术思想和成功经验,共同促进植保新质生产力发展,共同构建现代植保技术体系。让新疆-中亚的春天,鸟语花香,春意永驻,“一路”芬芳。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科协主席 邓铭江
2024年8月17日
参考文献:
1. 宋宝安.绿色防控助力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科学基金.2022年34(4).
2. 张礼生,刘文德,李方方,陆宴辉,周雪平.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成就与展望.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9年49 (12):1664-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