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表于《海洋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记录了在百慕大西南公海上的全球首例成年大西洋鲭鲨被大型捕食者捕猎的案例。研究的主要作者、亚利桑那州立大学Brooke Anderson 说:“在这次事件中,大西洋鲭鲨种群不仅失去了可能促进种群增长的雌性鲭鲨,还失去了所有正在发育的幼鲨。如果被证实鲭鲨被捕食范围比之前认为的更广,这将可能会对已经因历史性过度捕捞而饱受折磨的鲭鲨种群产生重大影响。”
图源:IUCN Redlist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发现。大西洋鲭鲨生活在大西洋、南太平洋以及地中海,它们移动快速,常在海水表面追逐鲭鱼及鲱鱼。它的温血特性使它始终保持高于周围海水的体温。由于大西洋鲭鲨的体型大小及活动力,所以常被认为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但它鲜少攻击人类及船只。大西洋鲭鲨体长可达4米。尽管已知它们可以活到30岁甚至65岁,但雌性直到13岁左右才会繁殖。在8到9个月的怀孕期后,雌性平均每一年或两年只生下大约4只幼鲨。
由于繁殖周期缓慢,大西洋鲭鲨种群无法从持续的捕捞水平或栖息地丧失中迅速恢复。为了研究这个脆弱的物种,研究人员在2020年和2022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科德角捕获并释放了大西洋鲭鲨,并给它们安装了卫星标签。每当它们的鳍浮出水面时,这些标签就会将当前位置发送给卫星。
其中,研究人员希望追踪一条身长约2.2米的怀孕的雌性大西洋鲭鲨,并获得她的标签数据,以确定大西洋鲭鲨妈妈和它们的新生儿的重要栖息地。
但令他们沮丧的是,这只雌鲨在被释放五个月后,它的卫星标签开始在百慕大附近发射信号。科学家获取的数据表明,在这五个月里,这只鲭鲨夜间游动深度约为100-200米,白天游动深度约为600-800米,证实了它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下游泳。
但突然从2021年3月24日开始,大约四天的时间里,鲨鱼似乎一直在150到600米的深度之间。科学家说:“只有一种可能的解释,即这只不幸的大西洋鲭鲨被一只更大的捕食者猎杀并吃掉了。”
研究人员表示,在这个区域内,只有两种候选捕食者(均为鲨鱼)体型足够大,能够捕食成年大西洋鲭鲨:大白鲨和短鳍鲭鲨(尖吻鲭鲨)。研究人员怀疑大白鲨更有可能是罪魁祸首,因为短鳍灰鲭鲨在白天会潜入更深的深度。
“我们通常认为大型鲨鱼是顶级掠食者。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开始发现大型捕食者之间的互动可能比以前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研究人员说,“我们需要继续研究捕食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评估大型鲨鱼捕食对方的频率。”
THE END
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供参考。
编译 | Sara
审核 | Daisy
排版 | 绿叶
参考资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