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白露秋分,秋高气爽,正是秋游、露营的好时节。泉州疾控提醒:秋游、露营当心“蜱虫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直接接触病人血液、血性分泌物等体液也可引起感染,俗称“蜱虫病”。主要特征为发热、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常伴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多数年轻患者预后良好,高龄、免疫力低下、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易转为重症甚至死亡。
**1.**传染源
携带病毒的蜱为重要传染源。长角血蜱为主要储存宿主和传播媒介,病毒可经卵垂直传播和跨期传播。无防护接触患者(死者)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可造成感染。感染病毒的动物可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经携带病毒的蜱叮咬传播,以长角血蜱为主。人与人之间可通过接触患者或因本病死亡患者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传播。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血液中特异性抗体可持续数年。在本病流行地区,在丘陵、山地及林地等区域生活的居民、从事户外生产活动的人群及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患者的医护、陪伴和探视人员,以及死亡患者殓殡人员如未进行规范防护,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
**4.**预防措施
1.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户外劳动或旅游时,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光滑针织衣物、这样蜱不易粘附;不要穿凉鞋。裸露的皮肤涂抹含避蚊胺(DEET,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的驱避剂或花露水。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
2.蜱暴露后的处理。从野外劳作或旅游回家后,应仔细检查自己或与其他人相互检查对方的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如果发现蜱虫附着在皮肤上,应尽快清除蜱虫。用干净的细尖头镊子将蜱虫尽可能靠近皮肤表面夹住,以稳定、均匀的力向上拉动,不要扭曲或猛拉蜱虫,这会导致口腔部分脱落并留在皮肤中。
3.如果你在清除蜱虫后的几周内出现发热、恶心、腹泻、食欲不振等疑似症状或虫咬伤口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