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工师于国 | 侯德榜:托举重化学工业的明天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创刊于1956年;
收藏

编者按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是中国首个以科学家群体为主题的大型综合博物馆,集“采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功能为一体,旨在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工师于国

工业遗产背后的中国工程师主题展展厅

他,不仅是杰出的科学家,更是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先驱。怀着对祖国的深厚热爱,他引领着我国重化学工业迈向辉煌。

在20年代,他突破了当时的技术局限,领导建成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厂;30年代,他打造了我国首家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四五十年代,他创新不断,推出多项新工艺,并在6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大规模推广。

他还积极传播交流技术,栽培国家未来的科技苗子,为我国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发展做出了无数贡献。他就是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侯德榜。

侯德榜(图片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求学之旅侯德榜,名启荣,字致本,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他是一位杰出的工业化学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曾担任塘沽永利厂和南京硫酸铵厂的总工程师兼厂长,以及永利化学公司的总经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侯德榜先生担任过化工部副部长、中国化工学会理事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侯德榜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但他生活的环境并没有限制他对知识的渴求。从小就勤奋好学的他,半耕半读,被赞誉为“挂车攻读”的典范。幸运的是,在1903年至1906年期间,因为得到姑妈的资助,他得以在福州英华书院接受教育。

1907年,他到上海学习了两年的铁路工程。1911年,他放弃了当时正在施工的津浦铁路上的工作机会,选择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堂。凭借着出色的成绩,他在清华园备受赞誉,并于1913年获得保送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专业学习的机会。

在获得学士学位后,他于1917年再次进入普拉特专科学院学习制革,随后获得了制革化学师文凭。1918年,他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制革专业,于1919年获得硕士学位,随后于1921年取得博士学位。

由于在学业上的出色表现,侯德榜被接纳为美国科学家荣誉学会会员。他的博士论文《铁盐鞣革》很有创见,被《美国制革化学师协会会刊》特予连载,全文发表,成为制革界至今广为引用的经典文献之一。

爱国之心侯德榜在童年时期曾目睹外国工头欺凌中国码头工人,同时听闻美国旧金山的种族主义者大肆迫害华侨、驱逐华工等令人愤慨的消息,这些事件激起了他内心深处的爱国之心。

后来,当他作为实习生在英资津浦铁路工作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帝国主义者凭借技术和经济优势对中国贫困落后的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学习科学技术,以科学和工业的力量来拯救那些身处困境中的中国人民。

永利碱厂永利碱厂坐落于天津市,是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制碱企业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近代精盐厂之一,该厂设立了我国第一个专门的化工研究机构。其中的索尔维生产线是中国最早,且目前保存完好的制碱工艺流程线,由范旭东创立,始于1919年,试工生产于1924年8月。

永利碱厂(图片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1921年,侯德榜担任总工程师,开发制碱技术,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其中的联碱区代表了我国自主研究的侯氏制碱法,具有极高的典范价值。此外,永利碱厂设立了我国第一个专门的化工研究机构,为中国的无机应用化学、有机应用化学以及细菌化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培养了一批化工人才。此后,该厂还向巴西、印度、阿尔巴尼亚等国家转移了制碱技术。

永利碱厂厂房内情景(图片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实业救国1921年,侯德榜应邀回国,接受了永利制碱公司总经理范旭东的邀约,承担起续建碱厂的技术重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大大减少了我国进口洋碱的来源,加上国内形势困难,工业生产难以发展。范旭东在成功创办精盐公司后,决定投身碱业,这种义无反顾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侯德榜,使他放弃了在制革专业取得的小成就,转而投身制碱领域,尽管这并非他的专长领域。

侯德榜带领广大职工,经过长期的艰辛努力,在外国公司严密垄断的环境下,进行了500次试验,克服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最终于1926年成功生产出我国乃至亚洲第一批优质纯碱。同年,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同时打破了西方碱业公司的垄断。基于亲身实践的总结,他于1933年出版了专著《纯碱制造》,公开了“索尔维制碱法”的工艺流程,造福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学术和工业影响。

侯德榜曾先后五次前往印度为塔塔公司勘查及设计制碱工业。图为1949年他在塔塔公司的留影(图片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在病中,侯德榜写下了最后一封信,给到周恩来总理,表达希望将家中所收藏的国内稀有参考类书籍奉献给国家,期望后人能引领我国科技再创高峰。侯德榜,这位屡创佳绩的科学家,最终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爱国情怀和为国家奉献的精神永远镌刻在国民心中,引领着我国科学技术迈向新的高度。

我们将陆续发布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相关活动内容,敬请期待,欢迎参观!